中國留學生法國尋工記

  法國的節日、假期多不勝數,名目也五花八門,我們學生除了盡享其正常的節假日外,還有春假、暑假(6-9月份)和寒假(聖誕前後),其中暑假更是長達三、四個月之久。對中國學生來說,暑假回國或者留下打工的居多,外出旅遊的畢竟還是少數。而我去年暑假的艱難尋工經歷,讓我經歷了另外一種考驗。那是我剛來法國的第一個年頭。

在法國找工作不外乎四個途徑:朋友介紹、媒介信息、上門求職、有償中介。

雖然我們對今年找工作的困難早有預料,但沒想到會這么嚴重。因為我們知道今年法國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失業率較高;而且今年暑假不回國的中國學生較往年為多,大家都想在暑假找份工作,明顯地僧多粥少。在這當口還出現了一個意外:我們一慣依靠的crous(“酷死”,主要為學生提供住房、工作等信息服務的機構)在暑假前突然宣布不接受語言生(即非專業學生)在它那裡報名找工作。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我們平時租房子也好、找工作也好,是“只知crous,不知其他”,就等於是學生之家吧。而且之前聽老生講:往年他們在暑假做農業季節工都是提前在crous報名,然後由crous通知去辦理手續或者安排與業主聯繫,基本上不用費很大週摺。現在看來這條路是行不通了,不得已,我們只好尋找其他途徑。有一句西方諺語說:“上帝在關上一扇窗戶的時候,肯定會打開另外一扇門!”

這另一扇門就是我們後來幾經打聽才終於找到的“國家就業中心(anpe)”。這個機構是國家辦的,遍布於法國各地甚至鄉鎮,所有的信息、諮詢甚至設備使用(比如複印、簡歷列印、市話等)都是免費的。正如其口號所說:“我們的職業就是為了你們的工作!”這個機構在我們學校附近就有一個辦事處,另外還有二個點分布在這個城市的不同方位。於是我每天清早在許多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起床吃了早餐,背上字典、地圖、餅乾和水出門。公寓總台的管理人員總會沖我問好:“旅遊愉快!”他見我每天一早背個大包出去,總以為是出去遊玩,他是不會知道我們中國學生找工作的辛苦的。在每一批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裡面,都會有一部分人是象我一樣,只帶了一年的費用出來,以後的學費、住房費、生活費都要靠自己去掙。這對自己既是鍛鍊又是考驗,有點破釜沉舟的味道。要是我在暑假找不到工作的話,不但解決不了下學期的學費和註冊問題,更要命的是因此而不能續簽居留證,那就等於是非法滯留,到那時可就寸步難行了,只好等著被遣返回國吧(不過機票可能不要你買)。因此在沒有找到工作的那段時間,心情極度鬱悶,連每周定期給家裡的電話也不打了,平時給朋友的郵件也不寫了,除了堅持跑步外,其他什麼活動都不想參加。當然身體還得鍛鍊啊,這可是我們目前最好的資本了,要做好準備去搞施工、乾農活啊。

為了儘快找到工作,我差不多每天都泡在就業中心那裡,幾乎成了裡面的固定職員了。你想想看:我經常是一大早在中心剛開門甚至還沒有開門的時候就去到那裡了,然後一直呆到下午才離開,而那些工作人員中午都還要換班呢。這么多天來,我是求職人員中報到最早、來的次數最多、呆的時間最長的。其他人一般只呆上半個多或一個小時就走了,而我經常會呆上半天。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大困難就得下功夫,下功夫就得耗時間,否則找不到工作還是在浪費時間。

我就經常看到那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中國學生往往只在那裡晃一下,隨便打幾個電話就走了。然後還大叫“工作難找”,你都沒有蹲下來摸清裡面的道道,都不清楚真正的困難在哪裡,那還怎么解決問題?我每天呆那么長的時間,可不是閒在那裡,我一直都在查找信息、打電話、設計簡歷、擬寫求職信,光查找信息怎么都要一二個小時呢。那么多的招工信息,經過分類之後還有好幾十條,要想知道哪些合適自己,起碼每一條得大致看個明白吧?而招聘信息裡面往往有不少的陌生單詞、專用術語和縮寫,要想搞懂就必須翻查字典甚至諮詢工作人員,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且法國的招工信息地址欄里最多只提供一個郵政編碼和縣一級的城市名,要確定招聘單位的地理位置,還得根據郵政編碼知道其在哪個省,然後再到分省地圖裡去查找具體位置。一二個鐘頭下來,最後確定適合自己、可能性較大的往往也就兩三條。選定之後,還得趕緊設計簡歷、起草求職信。其中簡歷是可以在中心完成的,那裡有二台專門用於製作和列印簡歷的電腦。完成簡歷的初稿之後我會馬上找中心的諮詢人員進行修改——這是他們的工作範圍。經他們修改後的簡歷從形式到內容都會增色不少,而且修改簡歷的過程也是你學習法語的過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在法國,個人簡歷(c.v.)和動機信(motivation)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隨便一個書店都會見到好幾本指導、設計簡歷和動機信的書籍,頗為暢銷。我們找工作當然更是少不了這兩樣東西,哪怕是去農村乾體力活。僱主會先看簡歷和求職信,如果有興趣,則會要求進一步提供資料和有關證明,或者直接約請面試。簡歷和動機信要根據實際對象和具體情況撰寫,一份工作一套,千萬不要千篇一律,以前我們在中國那樣事先列印好到處派發的簡歷是肯定不受歡迎的。因此,在這一個月時間裡面,找工作雖然一直難有進展,但是寫簡歷和求職信的水平卻提高不少。

經過開始一段時間的失敗之後,我就開始琢磨該怎樣打電話才合適。我覺得肯定是我們中國人的套路沒有對上法國人的習慣,所以導致話剛開口人家就拒絕了。第二天我試著問anpe有沒有這方面的指導,那個女職員聽了會心一笑,果然給我找了一本指導如何打求職電話的小本本。所以說“不怕不識路,就怕不問路”。看了這本指導之後我才發現,我以前的那種電話求職方式果然完全不對路,幾乎全在它列舉的“禁忌”之列。教材裡面詳細描述了打電話的準備、姿勢、語氣、語速以及如何開場、如何應對、如何結束,我覺得就算不找工作也應該學學裡面的東西。後來我按照教材的指示再打電話,果然感覺合拍許多,按電話號碼的最後一位數字的時候也不那么膽戰心驚了。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在於我本人聽力不行,現在雖然人家能聽懂我講話了,但是我還是聽不懂人家在講什麼。每次等我把話講完輪到對方講的時候,我又犯迷糊了。就算我事先再怎么準備,人家提的問題總是超出我擬好的“題庫”範圍,以至於常常鬧出一些笑話。有一次我給一家賓館打電話,接通之後我趕緊對著話筒把事先想好的“台詞”背出來,完了之後就聽到人家說了什麼,我還象往常一樣說:“沒關係,謝謝你,再見!”但是等我掛了電話才回想起來,這一次人家不是拒絕我,而是說要查一下日程安排見面。有時候我跟中心的職員講我求職的經歷,往往會把他們笑得不得了。有一天就在我講故事的時候有個電話打進來,等我說完電話他們問我什麼事,我說我只知道那人留了個號碼要我傳真護照過去,其他還說了些什麼我沒聽懂,結果弄得滿堂鬨笑。

雖然我在口語和電話技巧方面有了不少長進,但是鑒於我糟糕的聽力,最終還是沒有結果。再說了,法國有那么多會講法語的黑人、阿拉伯人及周邊國家的人,誰願意找一個交流有困難的中國人啊?最後我想:我得揚長避短——儘量避免用電話聯繫,而要發揮我的寫作特長,改用書面聯繫。自此以後,我就只找那些留了傳真號碼和郵件地址的招工信息,有合適的就趕快編寫個人簡歷和求職信寄出去或者傳真過去。而在我自己的聯繫方法那裡,只留通信地址、email地址和傳真號碼,電話號碼一欄乾脆空在那裡不填。我知道這樣做會失去很多機會(因為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特別是農場都喜歡先用電話聯繫),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效果反而更好。因為差不多兩個星期以後,開始陸續有訊息了,有信件、email也有傳真,這可以讓我慢慢查字典弄懂情況。當然,我這樣做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電話在找工作方面還是非常重要的,應當與其他方式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後來,我幾乎是完全通過傳真的方式,終於找到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在法國西部的一家農場整整做了三個月。我是這裡附近農場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打工的中國人!

出發之前我又順便去anpe轉了一下,發現跟我一起找工的夥伴們都還在那裡。我高興地告訴他們我已經拿到工卡準備去上班了。他們奇怪我這么“笨耳拙舌”的竟然還能這么快找到工作。跟他們交流之後我才發現,他們還停留在我找工作的前期階段,連一份象樣的簡歷都沒有,看到招聘信息還只是簡單地打電話去問,也不事先準備一下。事實證明:隨隨便便的電話得到的也只是隨隨便便的拒絕。還有一點,做過保險的人都知道:每天下來應該要對當天所接觸的客戶進行總結,其實找工作也一樣。我每天晚上都會把當天所聯繫過的招工單位和聯繫過程總結一番,看看哪些要放棄,哪些要跟進,哪些是自己要改進的。人不能總是在失敗的地方原地踏步。

後來跟農場老闆慢慢交談我才知道了我被雇用的“內幕”,其中還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他們當初也絕沒有想到會聘用一個外國人。但是有一點是很關鍵的:就是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我積極熱忱的態度就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們肯為一個各方麵條件都不太滿意的中國學生做出讓步。

經過這一輪找工的經歷,使我對自己又有了進一步的信心,膽子也大了不少。我還是相信中國那句老話:“有困難,就肯定會有解決困難的辦法”!找工作是這樣,在出國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又未嘗不是這樣呢?——出國留學是需要解決很多實際困難的,前面的路上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克服。我相信:我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給自己和關心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