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探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調查與分析

2001年10 月2日,連雲港市某縣某大酒店發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就餐的1281人中相繼有202人發病。該縣防疫站立即派人赴現場作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和監督處理。
1、中毒基本情況:
2001年10 月2 日中午和晚上,該大酒店承辦6家喜慶宴席共121桌,累計1281人就餐。從10月2日17時到第三日上午10 時許,在進餐者中,陸續發生以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輕微發熱等症狀為主的病人191名。該縣防疫站接到事故報告後,及時填寫了《食物中毒報告登記表》,立即報告當地衛生局,並派人到醫院和大酒店現場作流行病學調查採樣,監督處理,進行個案調查,組織衛生機構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⑴有191例中毒者填寫《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食物中毒總罹患率14.91%(191/1281),其中中餐68桌的710人中,發病161 人,罹患率為22.68%(161/710);晚餐53桌571人中,發病30人,罹患率5.25%(30/571);無死亡病例發生。
⑵調查的191例病人中,男性93人,占48.69%,女性98人,占51.3%;年齡最小2周歲,最大68歲;在縣級醫院治療98人,鄉級醫院治療10 人,村級衛生室治療81人,自行服藥2 人。
⑶病人分布縣城區及周邊五個鄉鎮。來自蘇州、北京、泰州等地在該酒店就餐人員也有發病。
⑷餐後5小時發生首例病人,潛伏期5--34小時,83%的病例集中在8--15小時後發病,平均潛伏期11.58小時(見附表1)
⑸臨床表現:中毒病人表現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或伴低熱等症狀。其中噁心占83.77%(160/191);嘔吐1次以上37.70%(72/191);腹痛表現為上腹部絞痛轉至全腹痛為主,占95.29%(182/191);腹瀉1次以上占100%(191/191),以稀水樣便為主,無膿血便;頭痛占39.27%(75/191);頭暈占33.51%(64/191);部分重病人有脫水症狀(見附表2)。經抗生素治療,中毒病人很快恢復。病程以1--3天為主,少數人超過3天。與中毒患者接觸的人群未發現傳染現象。
2、對可疑中毒食物的調查及結果:⑴對10月2日大酒店所有食品,酒店當事人口述都為現買,驗收和使用過程未發現有變質現象。⑵在191份中毒者的《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中,在共同進餐的“食物名稱及數量”欄內,有162份僅填餐桌上菜“全吃”,沒有詳述,另29份表中食物名稱列有餐桌食品3~8種,均無進食量說明;⑶對共同進餐但未發病者未作可疑中毒食物調查;⑷酒店在食品衛生監督員到達之前,已擅自清理了剩餘食物及半成品和原料,及時封存採樣工作未能進行;剩餘食物是否引起其他人或動物中毒未能查證;⑸對客家自帶的酒水、飲料、蛋糕、果腖等食品,未在個案調查中提及,未採樣檢測;⑹在事發第四天(個案調查於第三日結束)及以後是否還有中毒病例發生未追訪。調查結果:有毒食物無法確定。
3、酒店現場調查情況:
大酒店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當時該縣最大餐飲場所,2001年5月22日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5 月28日新酒樓正式啟用。
酒店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員工80人,本年度已進行體檢並取得健康證明74人,其餘6人(女性20歲3人,35歲2人,男性20歲1 人)未取得健康證明參加工作。廚師長1989年開始工作,副廚師長1987年開始工作,都經過兩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 ;其他員工衛生知識培訓情況未見記錄或證明;員工名單和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已張貼上牆;冷菜間無殺菌消毒設施,無工作人員的更衣室,下水道不通暢;洗刷餐飲具無專用水池,與清洗蔬菜、肉類等混用;消毒後的餐具未及時存放在專用保潔櫃內備用,餐飲具貯存櫃內外無“已消毒”、“未消毒”等標記;用於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砧板、盆碗碟等工具容器未見生熟分開標記;冰櫃內食物無生熟分開標誌,冷凍櫃內熟食牛排和凍雞、凍魚合併存放;無食品原料初加工場所,無原輔料倉庫,有無誤用已污染或變質的輔助原料和食品添加劑等問題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