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如何取捨 選擇內地名牌還是港澳高校

  在2006年高招中,香港高校異軍突起,“搶走”了內地不少優秀學生。隨著2006年底清華大學冬令營、北大等一批內地知名高校自主招生的正式啟動,香港高校近期也發布訊息,早早地計畫在內地“圈生源”。新一輪的高考優秀生源大戰將在這個寒假裡開打,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究竟該給孩子選擇港澳大學還是留在內地繼續深造,又成為困擾眾多家長和考生的難題。

內地高校:派學生回母校宣傳

上周,廈大招辦發布的一條訊息引人關注,今年寒假廈大要派學生回自己的高中母校,為2007年招生打好前哨,以便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報考廈大。廈大招辦表示,這並不是拉生源,這項活動將作為學生的一種社會實踐,今後也不會依據報考生源的多少來獎勵學生。

據了解,此次廈大的目標鎖定在全國各地的100所省級重點高中,總共要派出來自這些中學的150名大二和大三本科生,他們將攜帶廈大的招生宣傳材料回到各自高中進行宣傳,通過拜訪高中母校校長和教導主任、在校園張貼海報、舉行應屆高中畢業生座談會、分發廈大的宣傳材料等方式向高中母校的應屆畢業生介紹廈大的優勢特色、專業設定等信息和政策,鼓勵更多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廈大。

這幾年廈大在各地的招生,都受到考生的熱捧,但現在看來,校方似乎還不滿足於此,希望能更上一層樓。今年廈大的研招報名人數首次進入全國前十行列,校方認為,這和學校在報名前到各大重點高校做宣傳不無關係。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也嘗試通過學生回鄉來做招生宣傳,當然,實事求是地說,如何避免學生在招生宣傳中的“信口開河”,可能是校方必須提高警惕的。

香港高校:向內地學生開放校園

香港科技大學近日發布訊息,將於2月24日(時值春節放假期間)在九龍清水灣校園舉行“內地本科生招生開放日”,此舉在香港高校中首開先河,目的在於配合其在全國各地即將展開的招生工作,方便內地考生及家長,實地考察該校的教學生活設施設備與校園文化。

據了解,“開放日”當天,該校相關負責人將就招生政策及程式安排作詳細介紹,各院系的教授與在校的內地學生,也會向到場的學生及家長,深入介紹各個院系的詳細情況,展示理、工、商學院及雙學位本科生課程,帶領內地學生家長參觀校園並接受當場報名等等。目前香港科大已經在校園網站上開通預約登記報名,只需留下學生姓名、所屬省份等簡單的資料便可參加“開放日”活動。

據悉,今年香港科大在內地的招生名額維持在150~160名。3月至5月,該校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南京、福州以及深圳等主要城市陸續舉行招生說明會。

優勢對比:兩地求學各有所長

對於各校爭相搶奪的優秀生源,該選擇香港高校還是內地名校,各自優勢在哪裡?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香港高校與內地名校各有所長。

其中香港高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管理更嚴格,將更有效地提高本科生的學習質量。相比內地高校,香港大學等名校在教學質量、課程設定方面都略勝一籌,非常注重過程性的學習,讓學生幾乎沒有空子可鑽。其次是高額的獎學金,香港高校顯然能給出更好的條件。一般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基本能解決大學期間的學費、生活費問題,而內地大學的獎學金額度較低,覆蓋面較小。第三點優勢體現在就業方面,例如在港大讀到大二時,需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選擇知名企業進行實習,而這種實習是非常正式的。在港大學生的實習歷史上,有過不少因為實習表現優異而直接獲得高薪職位的佳話。此外,由於用人市場的大環境,導致了香港高校的又一個優勢。之前,香港大學曾對2005年畢業生的薪水和去向做過調查。記者從該校網站上了解到,2005年該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約為1.4萬港元。

相比之下,內地高校最大的優勢是學費與生活費用較低,而且有三所香港高校明確表示2007年將提高內地學生收費標準,若以4年學費計算,港大將由27萬港元增加到33萬港元,香港科大與香港理工大學也將分別增加5萬港元和4萬港元,4年達到32萬港元和28萬港元。但港大同時也會增加獎學金金額,獲全額獎學金的人數將由2006年的48個增至60個。其次,不管是香港名校、內地名校,都有自己的“王牌”專業,這些專業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課程設定、教師資源等均屬一流。學生要深入了解自己將要就讀的專業究竟怎樣,有時相比香港

名校,內地一些著名高校的某些專業設定反而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如果捨近求遠,反而會得不償失。

如何取捨: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高三學生面對“內地名牌大學還是香港名校”時,不要盲目跟風,而是要仔細比較、慎重作出選擇。內地名校和香港名校各有所長,學生家庭環境也不一樣,所以解答這道選擇題時,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合理選擇。

舉例來說,香港大學4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需要將近50萬元人民幣,而且香港不允許內地大學生打工,儘管港大設有高額的獎學金,但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爭取到這筆豐厚獎學金的。而且,報考香港名校時需要高三學生寫申請材料、參加筆試、面試,學習成績並不出色的學生如耗費過多時間可能會影響後面的高考成績;而這些香港名校對學生的外語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大學許多課程將採用全英語授課,如果學生的口語不行,聽讀寫能力再強也很難適應。

除此之外,內地學生到了港澳求學,還面臨著一個適應當地生活、當地文化的問題。地區文化上的差異,可能會造成文化衝突;而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學習。因此,學生在作選擇時也應該關注自己的個性、特長及自主能力。如果將教育比作投資,學生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分析,根據興趣指向來選擇專業。如果單單看重香港名校的招牌,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那么今後的學習將會變得很痛苦。對於難以選擇的學生而言,可以考慮本科階段先在內地打好基礎,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興趣愛好、發展潛力等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等本科畢業後再選擇適合的學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