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聯考大綱》選登及解讀—高中政治

  考綱變化有三處 “能力立意”更完善

解讀者:武漢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 翁友娣

[考綱三點變化]

2006年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堅持了2005年的穩定性,摒棄了以往掌握知識的教學測試目標。考綱對能力的要求也明顯提高,還提出“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體現創新性思維”的內容。這是適應國家教育發展需要,選拔創新型人才,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需要。這個變化體現了聯考改革的深入發展,標誌著“能力立意”的命題思想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是聯考改革深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這一考核目標與要求預示著今年乃至今後的聯考命題必將沿著“能力立意”的方向繼續前進,給我們的複習備考指明了新的具體的努力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6年考試範圍有所變化。經濟常識新增了兩個考點,一是企業兼併與破產;二是關稅。這兩個考點的增加反映了市場規律的要求。哲學在規律一節刪除了科學發展觀,並不是說明這一問題不重要,因此科學發展觀應該滲透在政治複習備考的考點和熱點中。


[《大綱》考試範圍及內容節選]

考試範圍部分(全文)

第一部分 經濟常識

商品和商品經濟: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作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國家巨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企業和經營者: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及其作用,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兼併與破產;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企業經營者的素質。產業和勞動者: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契約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財政稅收和納稅人: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稅收及其基本特徵,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銀行和儲蓄者:銀行的產生,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銀行的業務和作用,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存款儲蓄及其作用,債券與商業保險。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市場交易原則;家庭消費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經濟全球化,外匯與匯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關稅,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 哲學常識

唯物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辯證法: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把握因果聯繫的重要性,事物之間聯繫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和發展的普遍性,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規律,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內因和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係,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認識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現象與本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實踐的基本特徵,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團隊精神的調節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樹立崇高理想,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人民民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信民眾,依靠民眾,民眾利益高於一切,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識

我國的國家制度:國家的性質和職能,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國的國家職能;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我國國家機構的設定,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依法治國;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係。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政黨的特徵,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係,當代政黨制度的類型和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國的民族和宗教:民族的基本特徵,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的本質和社會作用,我國的宗教政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主權國家及其權利,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國際法的概念和作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四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