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國教育盤點之9大人物 蔣多多希望聯考得0分

  ——2006年中國教育盤點之9大人物

2006年的中國教育界,在更多耐人尋味的事件的背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歷史的某一頁定格。他們中間,有的用愛心、用責任照亮了無數年輕的心;有的用執著、用熱情堅定著教育改革的步伐;還有的用偏執、用瘋狂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回憶的時候,有喜悅、有欣慰,也有沉重,正是這些人物,讓2006年的教育輿論注定無法停歇。


讓我們翻開2006,共憶“2006年教育盤點之9大人物”,與這些話題的主角零距離接觸,在與“過去”對話的同時,寄“將來”以希望。


1、孟二冬 關鍵字:奉獻


人物速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有400多萬字專著,得到了國內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評價。2004年3月,他主動要求參加北京大學對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學的教學工作。到石河子大學的第二周,孟二冬就出現了嗓子喑啞症狀,醫生作出“禁聲”的醫囑後,他又強忍病痛站上了講台。4月26日,他在講完最後一節課後倒在講台上。胡錦濤總書記稱讚他是“為人師表,品德高尚”。


點評:他愛崗敬業,為教書育人嘔心瀝血;他嚴謹治學,為鑽研學術鍥而不捨;他熱愛生活,面對病痛樂觀向上。在這個時代,我們為有這樣的人民教師而拍手叫好!然而,講台不是戰壕,期許2007乃至將來都不要再有人民教師在講台上倒下去。


2、劉念友 關鍵字:感動


人物速寫:開縣郭家鎮北斗國小高級教師,1977年開始先後在條件艱苦的貧困山區村校輾轉任教。28年來先後資助過許多貧困生。近3年來,每逢節假日,劉念友都會冒生命危險下井挖煤用以資助貧困生。雖然被家人、同事甚至學生誤解,卻不改初衷,默默堅持。


點評:因為愛,所以無私;因為責任,所以付出。中國教師蠟燭精神,確實讓人感動。不過,老劉挖煤,“挖”出的不僅是感動,還“挖”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尷尬現狀——啥時候老劉不再挖煤了,啥時候中國的教育也就徹底ok了。


3、紀連海 關鍵字:成名


人物速寫:北京師大二附中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cctv《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之一。其主講“正說清代名臣”系列激情澎湃、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辟入裡,極受歡迎,收視率屢創新高,成為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2006年3月開始出書,已有數本專著問世。


點評:與“一脫成名”的江蘇技術師院學院副教授莫小新相比,一個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一不靠脫光,二不靠爆料,單憑自己幾十年的教學功底,就上了《百家講壇》,就出了名,這不能不說是個“意外”。還是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閃光。”


4、張國彪 關鍵字:鐵腕


人物速寫:現任山西省方山縣縣委書記,2006年一網癮少年給他寫了一份自己上網成癮以致偷家裡錢的信,也就是這封信讓縣委書記張國彪揭起“網咖整治風暴”的序幕,方山縣網咖一夜之間被全部取締,這件事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張國彪被稱為“鐵腕關網咖的縣委書記”。


點評:方山縣的網咖們可能覺著有些委屈,但經濟利益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相比,顯然這位書記拿捏得很清楚。正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5、蔣多多 關鍵字:0分


人物速寫:2006年河南省南陽市八中應屆高中畢業生。在當年的聯考中,她把對目前教育制度和聯考制度的不滿,寫在了各科試卷主觀題的空白處,並將自己的筆名“碎心飛魔”寫到密封線外,且所有試卷均用雙色筆答題,希望各科成績都被判為零分,以引起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關注。結果,她的文綜科目被判為零分,總分114分,她也因為這一事件成為2006年聯考的新聞人物。


點 評:一個小女孩,用自己的前程挑戰應試教育,這樣的勇氣難能可貴!魯迅說,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被中國應試教育馴服了的孩子們已經沉默得太久。儘管這次“爆發”只有一個人,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期待:“幸福就在不遠處。”


6、單平 關鍵字:炒股


人物速寫:原天津大學校長,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單平“違反規定,未認真組織論證,未經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批准將校方1億元資金用於炒股,造成損失3758.83萬元。經中共中央批准,中紀委對單平作出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天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罷免了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點評:敢情這位領導把“開門辦學”“開”到股市了!不過可惜運氣欠佳,如果他炒股賺了,可能引發的又會是另外一場討論。不管賺還是賠,古人尚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學校長,還是該幹嘛幹嘛。


7、李恆毅 關鍵字:瘋狂


人物速寫: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28歲的歷史教師。2006年9月20日李在課堂上用鋼筋毆打學生章耀尹,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親手把年僅11歲的章耀尹從四樓扔下,致使章當場身亡,全班同學也受到嚴重驚嚇。李恆毅後來被確認有精神病史,強迫入院治療。


點評:李恆毅這個人有沒有精神病並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還是那句話,辦教育,責任大於天。而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問題,可能應該比這個教師教的學生考了多少分更值得關注。痛心,但願校園裡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8、陳靜 關鍵字:買題


人物速寫: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從內地來港的數學系女研究生,公然將1萬元放進系內副教授的信箱內,繼而用電郵向其某索取試題及答案。該生12月14日於香港九龍城裁判法院承認行賄罪,被判禁6個月,其1萬元賄款同時被充公。


點評:兩地公眾對這一事件的態度很有意思:香港人對學生向老師行賄感到很驚奇,而內地人對學生因為向老師行賄而入獄感到很驚奇。陳靜可能很想不通,她只是習慣了內地的某些潛規則,以致於換了地兒還不知道改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陳靜也是受害者。真正應該入獄的,其實是那些“潛規劃”。


9、丘成桐 關鍵字: 打假


人物速寫:當今最著名的國際數學大師之一,25歲即成為史丹福大學教授,曾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是迄今為止獲得該獎的唯一華人。繼前幾年坦陳國內科研教育領域諸多弊端之後,今年7月,他又語出驚人:北京大學引進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北大是以虛假的“引進全職教授”騙取國家數以億計的教研經費。繼而與北大展開了長達幾個月的“丘—北之爭”。


點評:為什麼北大總是被“炮轟”?其實每一次是非爭議的結果並不重要。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每個人都有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平台。包容懷疑的聲音,也是一種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