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魅力排行:最讓人著急的武漢大學

  初到武大的學子,抬頭赫然見到校辦工廠門牌坊上“學大漢武立國”(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從右到左)幾字,頓時昂首闊步,頗有幾分亢奮激揚之感。不想入得校園,徜徉於優美的湖光山色之間,留連在絢麗的櫻花樹下,做“大漢”的豪情便蕩然無存了。

武大是少有的幾所真正稱得上風景優美的學校之一,武漢市民已把武大當成了一座大學公園,而不少武大學者在他們的學術論文後面都愛寫下“於珞珈山”的字樣,既意思好像是說於好山好水之間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染上幾分山水自然的靈秀之氣。30年代,曾在武大文學院任教多年的大學手蘇雪林就說過,她的那些關於《紅樓夢》的駭世驚俗的高論,都得益於己於珞珈山:沒有山風呼嘯,何來清逸高論?不過,相對於秀麗的自然風光,武大人更願意提及它古樸凝重的建築,厚厚的牆體與靈巧景致的飛檐,使整個校園瀰漫著一股濃郁的古典之美。一位在“櫻園”學生公寓裡住著的哲學系學生說:“除了窗戶太少、光線太暗、太悶熱之外,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生宿舍了。第一,這裡很適合睡懶覺;第二,這裡最適合思考,因為思考必須有一種很凝重的氣氛圍繞,這一點武大絕對豐富。”

武大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傳統的百年老校了,這一點,在中國高校中只有北大等少數幾所大學能比得上。三四十年代,這裡既有聞一多這樣的鬥士學者,也有陳源這樣的紳士教授,有黃綽這樣的國學大師,又有周鯁生這樣的法學至尊。曾任武大教務長的美學家朱光潛把教育的本質歸結為“寬大自由”,他說過:“‘寬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學’為基,以‘守義’為的。”出於朱教務長覺得最能體現“寬大自由”精神的非文學院莫屬,故肯下大力氣辦文學院,所以武大當年文科的學術聲望較之清華、北大絕不遜色。因為文科家底雄厚,故建國初院系調整武大力量雖有減弱,但元氣未傷,更何況有中國最著名的紅色哲學家李達主持校政,學校名望更是如日中天。今天,幾乎每個文科院系的院長、主任們在新生入學典禮上,講起過去的光榮歷史總是一套又一套的。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武大在80年代中期以後慢慢開始有些走下坡路的味道了。初期的時候,寫朦朧詩的詩人高伐林,寫小說的方方、池莉以及靠一部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女大學生宿舍》而聲名大噪的女生喻衫曾讓武大著實風光了一把,而且武大率先搞學分制改革,不少學生不足四年就學成畢業,令其它高校學子也很羨慕。但漸漸,學校的風頭讓華中立國工大學搶去了。武漢大學所擁有的許多高校之“最”已經優勢難保。最優美的校園就不去說了——那不過是得天公之賜,算不了什麼。最好的新聞學院似乎不象從前那樣有號召力了,要不鄰居華中科技大學怎么敢“班門弄斧”,以理工科大學的家底把新聞系辦得有聲有色?哲學系、歷史系之棒。法語仍然不錯,大亞灣核電站就有不少武大畢業生,但就業空間有限。現在,武大的法學仍然是一眾考生除北大、人大之外的最佳選擇。說到理科,考生們則有些猶豫——這不怪武大:“讀華工會更好些吧”?

今年的高校合併風起雲湧,武大也打算在這次高校合併當中,藉機整合資源,打一場翻身仗,而在這次的高校合併當中,武漢的兩所“老富新貴”——武大和華中理工大學都想占個先機,因為雖然今天的經濟熱點已經不是80年代時湖北有人提出的“中部崛起”——如果是那樣,武大倒有一個崛起的機會了,今天人們談論的都是“西部大開發”,所以湖北人不免有點急,心想饅頭就那么幾個,中部雖然不提崛起了,但也應該分我們一個桃吃吧,於是希望武大和華工合併,成立一所巨無霸大學,這樣就絕對進入“前十大”了。

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我想武大的振興一方面要依賴於她在未來的勵精圖治,另一方面也依賴於武漢的經濟發展。我看到,在最新的全國城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排名當中,武漢排第11位,我想這與它的中部重鎮的地位十分不相稱,而武大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儘管這種排名十分無聊,和武漢的經濟地位也差不多,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