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碩士11次考公務員的雙重拷問

  法學研究生李玫(化名)是個名副其實的公務員“考霸”。一年來,她轉戰10個省市考試,屢戰屢敗,連今年的全國公務員考試也沒放過。其實她的輝煌簡歷已足夠使她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她認定公務員是金飯碗,地位受人尊敬。

公務員穩定的職業和不錯的收入,在官本位遺風不死的當下,足以讓一些人寧做公務員“考霸”,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其實,“考霸”願當與否,屬人各有志,外人原本也不容置喙。不過,一個法學研究生甘當公務員“考霸”,拋卻其個人意願,涉及的當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及公務員錄用制度,卻不能不論。

研究生教育目的是培養學術創新人才。不過,國內研究生教育發展至今,這一目的已被學教兩忘。去年12月,在海南博鰲一次學術會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師昌緒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院士幽默的一問一答發人深省。師昌緒院士問:學生為什麼要當研究生?徐幽默作答:拿個學歷!師昌緒問:老師為什麼帶研究生?徐匡迪再次大笑應和:找幾個幫工的!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當然,我們不能強迫所有研究生一定要在自己學術領域內安分守己,但如果研究生都抱著找個好工作的功利願望,那無疑是研究生教育的失敗。可悲的是,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對身為法學研究生的公務員“考霸”李玫,很多人認為“其實她的輝煌簡歷已足夠使她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非在學術研究上做出成績。

任何考試都有弊端,聯考已比較趨於公平了,但每年還有蔣多多們或專家學者的批評與質疑。同樣,國家公務員考試也不例外。“一年來,她轉戰10個省市考試,屢戰屢敗。”與其說是“考霸”,倒不如說是“考試機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即使吃透公務員考試,並遂了願,但這范進中舉般從考試工具機上下來的公務員,很難說是國家之幸、民眾之福。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讀書》雜誌執行主編黃平在和其他學者對話時曾提到,大學應取消法學和管理本科專業,認為法學和管理都是社會性極強的專業,優秀法學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在於實踐而非課堂。富有管理社會事務責任的公務員選拔,是不是亦應有所反思?今年的公務員考試對社會人員放開了限制,而此前,基本上限定應屆畢業生。即便如此,今年的公務員考試中應屆畢業生仍是主力軍。不經過實踐鍛鍊,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管理素質恐怕是一句空話。

因此,公務員隊伍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充實一些應屆畢業生或公務員“考霸”,管理的社會性決定,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從業經歷的人,才是公務員隊伍最需要的。而研究生成公務員“考霸”,實在是對當前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公務員錄用制度的雙重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