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備考之識判斷憲法學考點(2)

二、分配製度

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三、經濟體制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巨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四、其他規定

憲法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和繼承權。

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13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修改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10條第3款“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修改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2004年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14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4款:“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四節國家形式

一、政權組織形式

1閉權組織形式的概念和分類

政權組織形式是指特定社會的統治者採取何種原則和方式去組織政權機關的制度。

現代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主要分為立憲君主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共和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君主制是指君主在實際上或名義上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君主終身任職並實行世襲的政權組織形式。君主制可分為專制君主制和立憲君主制兩種。現代國家主要採取立憲君主制形式,君主的權力受憲法的一定限制。共和制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由選舉產生的並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機關或公職人員手中的政權組織形式,共和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在西方國家主要有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兩種。前者,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組織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後者,由通過民選的總統組織政府,毋需對議會負責。社會主義國家則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蔽夜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包括以下基本內容:①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②人民在民主基礎上選派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③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人民代表大會對人民負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的適宜性和優越性表現在: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創造起來的,因而是適合中國國情的;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比較全面地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便於人民民眾參加國家管理,從政治上組織上保障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力;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既保證了國家權力的統一,又使各個國家機關更好地分工合作;既保證中央的統一領導,又便於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國家結構形式

1憊家結構形式的概念和分類

國家結構形式是指國家按照一定的原則,在其領土範圍內劃分區域,調整國家整體與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係的制度。現代國家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兩大類:單一制和複合制。

單一制是指由若干普通地方或自治地方組成主權國家的結構形式。其基本特徵:①國家整體與組成部分之間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②各組成部分不可分離;③全國只有一部憲法;④公民只有一種國籍;⑤國家是唯一的國際法主體,享有完全獨立的國家主權。

複合制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國聯合組成聯盟國家或國家聯盟的結構形式。分為邦聯和聯邦兩種形式。邦聯是幾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基於共同目的結成的比較鬆散的國家聯合體,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等11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成立的“獨立國家國協”。邦聯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國家,不是國家主體。聯邦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國(州、邦、共和國等)組成的複合制國家。聯邦制的基本特徵:①國家整體與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是聯邦與各成員國的關係,聯邦與各成員國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各成員國以下的政府才是地方政府;②聯邦與各成員國的權力及相互聯繫多由憲法或法律規定並加以保障;③除聯邦憲法外,各成員國還可以有自己的憲法;④除聯邦國籍外,有的國家的各成員國公民可以有自己的國籍;⑤各成員國加入聯邦後不再有完全獨立的主權和外交權,但有的國家允許各成員國可以同外國簽訂某些協定,有的國家允許各成員國有選擇加入或退出聯邦的權利。

2蔽夜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國各族人民長期共同鬥爭和生活的必然結果,對於維護國家的獨立、統一和安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是這樣,我國採用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結構形式,並在歷次憲法中加以確定。

根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市。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

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大致分為:①普通的地方制度:在各級地方按行政區劃設立各級政權機關。各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②民族自治地方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不僅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③特別行政區實行的高度自治制度:根據“一國兩制”的構想,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自行處理有關對外事務的權力,但是:①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的外交、防務;任命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如認為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的有關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有權決定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對基本法有解釋權;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基本法享有修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