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8大學生就業

模擬試卷八(大學生就業)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分析駕馭材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材料,然後按申論要求依次作答,答案書寫在指定的位置。

二、資料

1.新華網北京1月27日電(記者吳晶榮燕)教育部長周濟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指出,可以預見,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快速發展,市場接收人才的形勢也會很好,這使我們“有信心”。周濟說,過去幾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已完成了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國建立了大學生就業體系。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是經濟發展。近兩年研究生就業形勢好就與經濟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他指出,大學生就業是 中國政府和全社會關心的問題。中國高等教育在近年發展迅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進步,對中國民族振興和實現現代化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中國大學生的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才資源是國際競爭的最終競爭,人才質量最終決定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的發展,所以大學生就業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2.《北京晚報》2005年4月22日報導,“如何從一名學生轉變為職業人?”“適合你的職業是什麼?”“哪些因素妨礙了我們的成功?”近日,在北大的講堂上,管理諮詢專家潘誠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進行了一場生動的入職前培訓。

眼下正是應屆畢業生簽約的高峰期,所謂“金三銀四”,隨著簽約人數的逐漸增長,大學生如何轉換角色更好地適應職場,成了眼下簽約學子面臨的一個新問題。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338萬,調查顯示每年都約有兩三百萬畢業生邁入社會,可是有80%的人感到不適應本職工作,60%多的人有跳槽的打算,30%的人沒有職場規劃,僅有10%的人表示工作還算快樂。

潘誠指出,現在的大學生求職就業面臨四大問題:薪酬導向,哪錢多去哪;缺乏定位,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頻繁跳槽,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7個月就要換一次工作;還有求職恐慌,職業壓力比較嚴重。

潘誠指出,美國和瑞典等地的大學生在入職和跳槽的時候都接受過正規的職業諮詢。而在中國,職業諮詢尚待開發。大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經歷了從“精英”到“大眾”的轉變,再加上現在畢業生供過於求,很多畢業生難以接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因而感到無法適應新的工作。要改變這種局面,大學生應當具備完整的職業素養並且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轉變自己的社會角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人。

3.新浪網曾經對大學畢業生進行過“找工作時首選什麼?”的調查,在6070個參加者中,首選公司、企業的占59.14%;選政府部門、國家機關的占26.21%;“無所謂”的占8.57%;選擇個人自主創業的只占6.08%。另一項調查顯示,基礎教育階段大多數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過職業生涯方面的教育,只有2.8%的學生表示對聯考時填報的專業“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學生選擇專業是出於對專業的興趣。不少學生走上社會時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想幹啥”。這說明,我們的學校教育幾乎沒有把就業、創業納入自己的視野,大多數學生只是到大四時才考慮市場和就業,在升學和就業這樣人生的重大選擇上往往缺乏準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4.2003年深圳接收城市外高等院校畢業生超過1萬人。據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他企業發展所必須的計算機科學技術、機械設計製造以及自動化、通訊工程、電子信息與技術,排在專業需求的前四位,共需4661人,占企業總需求的27.9%。其次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外向型企業所需要的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共需求2294人,占總需求的13.7%。深圳企業對畢業生的學歷需求也趨向合理。博士需求為443人,碩士需求為2419人,碩士以上學歷需求占總需求的17.1%。本科生需求為1.4萬人,占總需求的82.1%。本科以下學歷需求132人,占0.8%。從招聘情況看,公務員最受大學生的追捧。

5.有關媒體2004年2月報導,隨著高校擴招後的首屆學生畢業,今年我國高校有145萬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明年將增至212萬人,後年將達到250萬人。去年我國高校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15萬人,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本科生為80%,而專科生的初次就業率僅為40%,這意味著52萬高校專科畢業中有20萬人在畢業時還沒有找到工作。今年的形勢更不容樂觀,供求總量失衡、結構矛盾突出,據估計,今年社會用人需求並沒有增加,總體上只與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畢業生卻比去年增加30萬人。其中,專科畢業生超過70萬人,與去年相比增幅達40%。有關專家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將是基層和中小企業,建議他們根據人才供需的總體形勢,儘快降低就業期望值。同時,有關部門要及早取消對學生就業的種種人為限制,為高校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也有不少有利的條件,預計今後5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將達到560萬以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將會增加,這都有利於大學生就業。



6.據調查,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幾個比較突出問題。

就業率呈下降的趨勢。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取消統一分配派遣,實行自主擇業以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市區一學院今年到5月31日止,已簽就業契約或有就業意向的畢業生就業率約60%;2004年就業率為84.2%,2003年就業率為91%。市區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雖然稍高,但也呈略微下降的態勢。

就業渠道不暢。據對17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他們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對就業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們呼籲學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門多聯繫企業和用人單位,多提供就業信息。另外,信息網站缺乏全面、具體的信息,很多就業信息遲緩,影響畢業生就業。

實踐與理論缺乏緊密聯繫。大學畢業生反映,現在很多企業(單位)都要求大學畢業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有動手的能力。但是,現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實際工作技能的鍛鍊和提高。

就業觀亟待改變。在被調查的大學畢業生中,仍有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不是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而是憑空想像,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講條件,從而出現就業難。

7.8月3日~7日,本刊(指《中國青年報》“創業周刊”——中新網注,下同)與新浪網教育頻道聯合推出了針對就業引發心理壓力的調查,共有1431人參與調查,結果發現,92.94%的學生存在就業壓力;而77.5%的學生回答在找工作期間存在比較大的心理壓力。

2001年,115萬;2002年,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40萬,這組不斷上升的高校畢業生數字,就像一張大網籠罩在大學畢業生的心頭。高校畢業生潮水般湧入就業市場,數量越來越龐大,幾乎每一位大學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業恐慌。

某媒體不久前的一則報導說,最近在北京海淀區清河附近出現了一條“半仙街”,即將畢業的不少學子紛紛到這裡請“半仙”為自己“指點迷津”,“半仙”們的生意一度興隆。在學校裡面流行的“撲克算命決定職業”“星座決定你前程”的遊戲更是讓許多畢業生尤其是女生津津樂道。“沒有面試、沒有機會,空虛鬱悶的時候算算,感覺有的還很準。”2004年畢業於湖南理工大學的陳喻說,算命成了她排解壓力的一個重要方式。

8.當“就業率”成為各高校必須承受之重,結果怎樣呢?來自新華社的報導說,部分高校的“高就業率”水分不小。可以相信,“部分高校”是一個客氣的說法,虛假的“高就業率”現象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就業率成為衡量高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的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正在成為“皇帝的新裝”,成了一些高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1999年,國家首次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初衷是“將市場機制引入招生辦學,督促各高校的辦學質量”。2003年,教育部又出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將學校擴招規模與畢業生就業率掛鈎,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將會減少招生,對就業率偏低的專業也要控制招生規模。據悉,出台這項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各地方和高校樹立“就業意識”,並將就業因素納入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如今,數據造假竟成了應付上級的“有力手段”,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所始料未及的。

9.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其中規定從2006年開始,省級以上黨政機關考錄公務員,考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包括報考特種專業崗位)的比例不得低於1/3,以後逐年提高。對志願服務西部、到鄉鎮開展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到村和社區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工作2至3年後,報考公務員或研究生的,給予政策優惠。

10.如何證明自己實習成績的真實性?怎樣讓用人單位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9月15日從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獲悉,從這學期起,北京高校的學生將領取統一的實習證書,為畢業生量身打造的實習基地也於本學期啟動。

“以前學生的實習經歷都是在簡歷上自己填寫,這樣做可信度很低,用人單位往往不會以此作為參考,這給學生和企業雙方都帶來不便。今後推廣實習證書,學生所有的實習經歷都由用人單位寫評價並蓋章。這樣的證書在求職的時候會更有效。”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市場部有關負責人這樣說明實習證書的意義。隨著用人單位對實習經歷越來越看重,實習證書將成為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的重要依據。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紹說,目前已經有400多名大學生申請領取實習證書,首批200多份證書已經發到同學們手中。



任主任透露,為解決大學生實習難問題而建設的“首都大學生實習基地”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實習基地中已經有20多家企業,主要集中在it行業,此外還有一些科技公司和綜合性大型行銷企業,2005年就業指導中心的目標是將實習基地的企業發展到100家。實習證書與可靠有效的實習基地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可以使實習證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都得到提高。大學生可以登錄首都大學生實習網了解相關情況。

據悉,2006年北京高校的畢業生將達17萬8千人,比2005年多2萬8千人,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三、申論要求

1.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20分)

2.就材料所反映的問題,用不超過350字的篇幅提出推動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政策。(30分)

3.就所給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50分)

模擬試卷八參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隨著高校連續擴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大批高素質的高等人才的培養是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水平相適應的。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攻堅階段,大學生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等於失業的危險,這一情況使得大學畢業生產生嚴重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答案提示

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充實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從高校畢業生中招募志願者,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一級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單位服務兩年。

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聘用高校畢業生。

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提供稅費優惠和小額貸款,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就業指導、政策諮詢、項目論證和跟蹤輔導等服務。

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服務信息網路,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

實施“高職(大專)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大專)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鑑定。

3.答案提示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學生就業而不是學生畢業

我國高校畢業大學生人數在不斷地增加,與此同時,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1000萬左右,下崗登記800萬左右,農村向城鎮轉移勞動力1000萬左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和學校的一個突出問題,並且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學校必須要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新方式來解決,必須要有長效的機制來保證。

建立就業工作長效機制的關鍵是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新理念。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合格與否,任務完成與否主要還是看高等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被社會所認同和接受,即畢業生能否充分就業。大學的就業狀況和就業率直接推動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引導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確定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容。這就要求高等學校要特別關注和了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和就業率,認真分析從就業狀況和就業率所反射出來的社會對學科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學生素質拓展等的不同要求,及時地進行改革調整。學校要把學生就業狀況和就業率做為辦學的導向儀,做為教育教學改革試金石。

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高質量和社會需求兩者不可或缺。以本科學生為例,當年的專業招生人數基本是依據四年後社會需求而確定的。而這種對四年後的預測,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太快,往往形成巨大的落差。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評價也在變化。保證高等學校培養的學生既是高質量的又是社會需求的,就需要高等學校不斷地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來實現。學校要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根據國家改革發展的總體形勢,通過數百個建立在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所在單位對學校教育過程及教育內容的評價及學生的自我評價的分析,提出今後1~2年社會對專業人數相對科學、明確的預測,提出社會對畢業生質量要求的定性分析報告。同時,改革教學方式,以一級學科招生,一二年級學習基礎及套用基礎課程,第三年或第四年根據社會對各專業人數需求的預測,確定專業方向及人數。學校部門要根據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要求和評價及時調整、改革,形成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的自適應機制。

從學校完成培養人這個根本任務的結點是學生就業而不是學生畢業。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體現的是學校層面的就業指導中心;學院的院長作為第二責任人的責任是組織、督促本學院學生積極參加招聘求職,檢查督促對自己所轄學生的具體直接的就業指導。博士生導師、碩士點學科帶頭人以及本科專業系或教研室主任的職責是了解掌握本專業相關單位的用人信息,了解掌握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思想狀況,直接開展就業指導,完成當年的學生培養任務。同時,要在學校每個碩士點、每個本科生專業確定一名相對固定做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這是學校就業工作的基本隊伍。第二個層次負責人由各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副書記協助,對本學院各博士點、碩士點、本科專業就業工作進行組織協調。第一層次負責人由主管學生的副校長協助,對學校的就業工作進行安排布置,督促檢查。



除了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長期從事就業工作外,高等學校要建立功能強大的信息平台,為就業學生提供豐富、快捷、詳盡、方便的就業信息服務。專門的舉辦講座、宣傳、教育的教室,就業資料圖書查詢閱覽室,信息公告欄等硬體的建設也是必備的。學校每年就要對每個博士點、碩士點、本科專業進行就業狀況和就業率的檢查評估並兌現“掛鈎”政策。同時將反映出的問題及時反饋,有針對性的調整改革。

學生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素質拓展以及學生黨建工作的內容也是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須具備的條件。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號召學生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調;誠信守法、團隊精神、進取精神就是德育教育的主調;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增加文化藝術修養,健康身體心理素質,這就是素質拓展的主調;培養一大批熱愛祖國,忠於黨,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青年大學生共產黨員,即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也為企業用人單位輸送骨幹力量,這就是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調;就業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學生素質方面的問題,更接近社會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進學生需求,使我們的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素質拓展、學生黨建工作更富有時代感,更有實效性,更能得到學生歡迎和回響,也使學生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素質拓展、學生黨建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成長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

模擬試卷八(大學生就業)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分析駕馭材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材料,然後按申論要求依次作答,答案書寫在指定的位置。

二、資料

1.新華網北京1月27日電(記者吳晶榮燕)教育部長周濟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指出,可以預見,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快速發展,市場接收人才的形勢也會很好,這使我們“有信心”。周濟說,過去幾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已完成了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國建立了大學生就業體系。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的是經濟發展。近兩年研究生就業形勢好就與經濟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他指出,大學生就業是 中國政府和全社會關心的問題。中國高等教育在近年發展迅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進步,對中國民族振興和實現現代化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中國大學生的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才資源是國際競爭的最終競爭,人才質量最終決定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的發展,所以大學生就業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2.《北京晚報》2005年4月22日報導,“如何從一名學生轉變為職業人?”“適合你的職業是什麼?”“哪些因素妨礙了我們的成功?”近日,在北大的講堂上,管理諮詢專家潘誠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進行了一場生動的入職前培訓。

眼下正是應屆畢業生簽約的高峰期,所謂“金三銀四”,隨著簽約人數的逐漸增長,大學生如何轉換角色更好地適應職場,成了眼下簽約學子面臨的一個新問題。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338萬,調查顯示每年都約有兩三百萬畢業生邁入社會,可是有80%的人感到不適應本職工作,60%多的人有跳槽的打算,30%的人沒有職場規劃,僅有10%的人表示工作還算快樂。

潘誠指出,現在的大學生求職就業面臨四大問題:薪酬導向,哪錢多去哪;缺乏定位,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頻繁跳槽,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7個月就要換一次工作;還有求職恐慌,職業壓力比較嚴重。

潘誠指出,美國和瑞典等地的大學生在入職和跳槽的時候都接受過正規的職業諮詢。而在中國,職業諮詢尚待開發。大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經歷了從“精英”到“大眾”的轉變,再加上現在畢業生供過於求,很多畢業生難以接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因而感到無法適應新的工作。要改變這種局面,大學生應當具備完整的職業素養並且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轉變自己的社會角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人。

3.新浪網曾經對大學畢業生進行過“找工作時首選什麼?”的調查,在6070個參加者中,首選公司、企業的占59.14%;選政府部門、國家機關的占26.21%;“無所謂”的占8.57%;選擇個人自主創業的只占6.08%。另一項調查顯示,基礎教育階段大多數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過職業生涯方面的教育,只有2.8%的學生表示對聯考時填報的專業“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學生選擇專業是出於對專業的興趣。不少學生走上社會時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想幹啥”。這說明,我們的學校教育幾乎沒有把就業、創業納入自己的視野,大多數學生只是到大四時才考慮市場和就業,在升學和就業這樣人生的重大選擇上往往缺乏準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4.2003年深圳接收城市外高等院校畢業生超過1萬人。據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他企業發展所必須的計算機科學技術、機械設計製造以及自動化、通訊工程、電子信息與技術,排在專業需求的前四位,共需4661人,占企業總需求的27.9%。其次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外向型企業所需要的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共需求2294人,占總需求的13.7%。深圳企業對畢業生的學歷需求也趨向合理。博士需求為443人,碩士需求為2419人,碩士以上學歷需求占總需求的17.1%。本科生需求為1.4萬人,占總需求的82.1%。本科以下學歷需求132人,占0.8%。從招聘情況看,公務員最受大學生的追捧。

5.有關媒體2004年2月報導,隨著高校擴招後的首屆學生畢業,今年我國高校有145萬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明年將增至212萬人,後年將達到250萬人。去年我國高校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15萬人,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本科生為80%,而專科生的初次就業率僅為40%,這意味著52萬高校專科畢業中有20萬人在畢業時還沒有找到工作。今年的形勢更不容樂觀,供求總量失衡、結構矛盾突出,據估計,今年社會用人需求並沒有增加,總體上只與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畢業生卻比去年增加30萬人。其中,專科畢業生超過70萬人,與去年相比增幅達40%。有關專家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將是基層和中小企業,建議他們根據人才供需的總體形勢,儘快降低就業期望值。同時,有關部門要及早取消對學生就業的種種人為限制,為高校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也有不少有利的條件,預計今後5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將達到560萬以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將會增加,這都有利於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