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2007年深圳邊檢面試真題

  1.團隊很重要,但是有的團隊效果不好,分析原因

分析: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是團隊是很重要,這一點是毋庸質疑的,因為題目的限定條件就是“團隊很重要”。但為什麼有的團隊效果不好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戴斌老師希望大家首先不要急著去找原因、下判斷,首先我們要“物化”團隊這個定義:就是“團隊”這一類“物”是好的,但在這一類“好”的“物”里,卻在“使用”時有不好的效果。為什麼?——不是這個“物”不好,而是沒有把這個“物”用好。即我們推出有的“團隊”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不在於“團隊”這個做事方式對錯與否,而在於“團隊”的使用(運用)上是否出現了問題,“好”的東西有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或許說到這裡,可能相當多的考生會覺得戴斌老師上面所說的話太抽象,沒有任何意義。但請大家細心地想,我們只要定好了答題的方向及側重點是在於如何使用“團隊”,那么後面就好答了。因為在這道題目裡面,表面上看只是要求考生討論“團隊”,而實際上與“團隊”相對應的就是“個人”,而題中“有的團隊效果不好”,其中隱含的潛台詞是有的“團隊”協作比不上“個人”的各自發揮,即1+1<2 而不是1+1>2,如果考生沒有看清楚題中的限定條件“團隊很重要”,那么部分考生很可能就陷入一個與題意不符的答題方向,即著重點放在了討論什麼時候應該“團隊”協作,什麼時候應該“個人”發揮。

沿著這個思路給出以下幾個答題的原則:

(1) 必須充分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堅持團隊協作

(2) 有的團隊效果不好在於有些團隊並不是真的團隊,其有團隊之型而無團隊之實

(3) “團隊”一定比“個人”效果好嗎?這個問題一定不能迴避,我們要回答真的“團隊”一定效果比“個人” 好,而假的“團隊”,不能和諧配合的“團隊”所產生的效果甚至比個人更低。

(4) 對於團隊是否抑制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關鍵還是看這個團隊是否在高效地運轉,是否有充分激發個人潛力的機制存在於其中。

參考答案:首先我認為團隊是重要的,在工作中要堅持團隊協作。真的“團隊”一定效果比“個人” 好,並且有充分激發個人潛力的機制存在於其中。有的團隊效果不好根本原因在於這些效果不好團隊並不是真的團隊,是有團隊之型而無團隊之實的。具體來說,團隊效果不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的:一、團隊中沒有建立足夠的信任,這種信任包括對彼此人格和能力上的信任。彼此信任是一個凝聚力的根本保障。二、沒有解決衝突的機制。任何的團隊協作過程中,意見的不和諧及利益分配的不和諧是必定存在的,如不能解決衝突,甚至使衝突升級,矛盾激化,這樣團隊也是效果不好的。而擁有良好解決衝突的機制的話,衝突將是一種良性的衝突,這反而有利於團隊的發展。三、缺乏決策機制。任何團隊都會在決策過程中面對五花八門的來自團隊內部的意見,這些“大量”的意見常常會為做正確決策帶來干擾,如何建立一個決策機制來快速地篩選出正確的決策,有時將決定一個團隊的最終效果。四、缺乏有效的執行機制。任何出自團隊的智慧的英明的決策,最終能否產生效果,其一大關鍵點還在於能否把正確的決策(或決定)貫徹實施,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如果團隊的“智慧”無法落到實處,效果當然不會好。

2.你去參加研討會,接待方不熱情,不配合,怎么辦?

分析:首先答題的虛擬場景是“參加研討會”,那么戴斌老師請大家先要明確參加研討會目的是什麼,去到研討會是要乾什麼的。很明顯,參加研討會是要“給意見”、“參與討論”。而對於我國的“研討會”來說,其是有幾個特點的:1. “研討會”是全開放的,常常是歡迎多學科、不同學術觀點的“專家”“學者”自由參加。“研討會”是一種學術的會議,即使是政治性的“研討會”,如“ 三個代表”研討會,其也是討論政治方面的學術問題,因為許多政治理論也是學術領域的,所以仍然屬於學術範疇。2.會議是要從不同角度討論一個課題(或話題),3.可能是一個比較容易被考生忽視的特點,那就是“研討會”一般是不收費,但原則上參會的人要自已解決食宿問題。因為“研討會”大部分時候是一種不贏利的活動。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可以著手分析為什麼“接待方不熱情,不配合”。 戴斌老師認為這裡實際上有以下幾種可能:1.“研討會”是一種學術味很濃的活動,接待方不熱情,不配合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對方認為“我”學術水平不夠,卻“硬”要來參加“研討會”,所以從心理上有牴觸情緒,所以“不熱情,不配合”。2. 會議是要從不同角度討論一個課題(或話題),可能“我”的觀點和某些“被邀請者”的觀點有所重複,實際上“沒必要”請我來,而“我”卻來了,引起了他們的牴觸情緒。3.這可能是最容易忽視卻又最實際的原因,那就是費用問題。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參加“研討會”不一定需要付“我”酬勞,但在接待上需要一定的費用,這增加了接待方的負擔,所以對方“不熱情,不配合”。4.最後一個原因,很可能就是對方的“素質”問題了,有些單位的接待人員素質不高,在接待過程中總覺得自己是在“服務”別人,心裡不大痛快,所以有情緒在裡頭。對於這個原因,實際上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但也是一種可能,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素質高,所以在分析時也應該把這種可能性考慮到。

那么針對以上幾種“可能的”原因,那么我們提出對策:1.對於認為“我”學術水平不夠的原因,那么戴斌老師認為考生要擺正心態,認為可能與對方不了解自己是有關的,同時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要努力抓住機會在研討會表現自己的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接待方相信“我”的到來是“有建設性的”。2.對於“我”的觀點和某些“被邀請者”的觀點有所重複這方面的原因,要告訴接待方,即使是同樣的學術流派,在許多具體的觀點仍有區別,百家爭鳴才有利於研討會的開展。3.對於費用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關鍵,這是在顯示中最有可能的一個原因。對於此,應分兩方面,一是自己要儘量為接待方節省接待費用,多為對方著想。二是如果確實接待方在經濟上存在較大困難,可以考慮是否可以說服本單位領導負責一部分經費,和自己負責一部分。當然無論怎么說,最關鍵的還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互相體諒對方難處。4.對於對方接待人員素質較低的情況,雖然可能性小,但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首先還是心態問題,不要發怒,要冷靜地處理,可以向接待人員的領導或相關負責同志反映這一問題,由接待方的領導去“教育”他,而切不可“越位”“教育”對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參考答案:當我去參加研討會,如果遇到接待方不熱情,不配合的情況,我認為首先我自己要擺正心態,先從自己的角度去尋找原因,再從對方的角度尋找原因,並針對可能的原因,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從我自己的角度尋找原因,這裡第一個原因有可能是我的學術水平不高,在此次的研討會中對方可能認為我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果是這個原因,我會抓住機會在研討會表現自己的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接待方相信“我”的到來是“有建設性的”。其次如果是“我”的觀點和某些“被邀請者”的觀點有所重複這方面的原因,那么我會告訴接待方,即使是同樣的學術流派,在許多具體的觀點仍有區別,百家爭鳴才有利於研討會的開展。

另外從對方的角度尋找原因,有可能是我的參會給接待單位增加了負擔,對此,我會從體諒對方難處的基點出發,儘量為接待方節省接待費用,同時可以考慮自己或自己單位負擔一部分或全部的接待費用。另外如果是遇到一些接待同志本身是個性存在一定的問題時,作為參會人員的我應該遵守大會的紀律,保持克製冷靜,適當時候可以向大會的領導或相關負責同志反映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