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出口企業異地設外貿公司可多退稅

現行外貿公司出口貨物應退增值稅稅額,依進項稅額計算,具體計算公式為:應退稅額=出口貨物數量×加權平均進價×退稅率,其退稅依據是外貿企業購進出口貨物的進價。而生產企業自營(委託)出口應退的增值稅是執行“免、抵、退”或“先征後退”,出口退稅的稅額取決於出口的離岸價銷售收入及其進項稅額。

在日常稅收管理中,大部分企業採用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公司出口的形式,也有部分企業是把貨物銷售給外貿公司出口,由外貿公司辦理出口退稅的形式。這兩種形式由於在退稅方面採用不同的退稅方式,由此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一、企業直接自營出口舉例:如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以化工產品出口為主,2004年度自營出口銷售額10461萬元(暫不考慮內銷貨物的銷售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870萬元,該公司自營出口執行“免抵退”稅政策,徵稅率為17%,退稅率為13%,則2004年自營出口銷售額10461萬元全免。由於退稅率的差異,應作進項稅額轉出:10461×(17%-13%)=418.44萬元,應退稅額的計算:①10461×13%=1359.93萬元,②應納稅額=銷項稅額一進項稅額=0-(870-418.44)=-451.56萬元,取①②兩數較小者為應計算的應退稅額,則應退稅額為451.56萬元,①②兩數的差額=1359.93-451.56=908.37萬元,退稅扣減徵稅後該企業實際可得到的稅收補貼為451.56-0=451.56萬元。

二、企業委託關聯外貿公司出口

若上述公司在外地有關聯外貿公司,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把產品以同樣的價格銷售給關聯外貿公司,關聯外貿公司再以同樣的價格銷售到境外,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10461萬元,則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應納增值稅為10461÷(1+17%)×l7%-870=649.97萬元,外貿公司可得到退稅10461÷(1+17%)×13%=1162.33萬元。稅務機關徵稅649.97萬元,退稅機關退稅1162.33萬元,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關聯外貿公司兩公司實際可得到的稅收補貼為1162.33-649.97=512.36萬元。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麼同樣的外銷收入,卻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從徵稅機關來看,前者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自營出口可徵稅0萬元,後者卻能徵稅649.97萬元,相差達到649.97萬元。顯然,企業自營出口不利於徵稅機關,因為多征的649.97萬元可以作為稅收收入任務,對地方財力來講,也相對有利。

從退稅機關來看,前者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自營出口可退稅451.56萬元,後者卻能退稅1162.33萬元,相差達到710.77萬元。顯然,自營出口企業如在外地辦理關聯外貿企業可多享受國家退稅。

從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外貿公司兩公司來看,自營出口實際得到的稅收補貼是451.56萬元,而通過外貿出口實際得到的稅收補貼是512.36萬元,兩者相差達到60.8萬元。顯然,通過關聯外貿公司出口對東台市某化工有限公司更加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