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課外閱讀”被誰剝奪了

“教師為什麼不讀書?我們有話要說!”——就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前夕,一篇《中國的教師為什麼不讀書?》的部落格文章引發了眾議。記者統計發現,在近三百條留言中,九成以上的留言對部落格觀點表示支持,不少留言者都直接亮明了自己的教師身份。

《中國的教師為什麼不讀書?》這既是近日網上點擊率高居的部落格文章的標題,也是某新聞媒體一篇報導的標題。同樣的標題有著不同的內容:新聞報導質問中國教師為什麼不讀書或者讀書甚少;部落格文章則針對新聞報導的觀點進行辯駁,認為該新聞觀點略為片面,未能理解廣大教師的苦衷。
部落格的作者米依璃實際上是一名教師,他很坦然地承認了目前教師的閱讀量較之以往有所下降的現狀,但同時也表示這樣的現狀是受到了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文章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很大關注。截至發稿前,文章閱讀量已達13810人次,並有272人留言。

教科書是老師們最愛看的書

對於“中國的教師為什麼不讀書”這一質問,老師們感覺有些委屈,也有些無奈。老師們有話想說,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和公眾的理解和支持。老師們同時表示:“不管有什麼原因,不管有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創造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去閱讀書籍,由此拓展我們的知識,因為老師畢竟肩負傳遞知識的重責。”
“其實,老師是最愛看書的人,但是在書的種類上會有所側重。”北京市西城區某中學的王老師坦言,現在的教育仍然以考試為指揮棒,學生的成績關係到老師的業績考核,從而關係到老師的獎金、業績和晉職。
採訪中,王老師始終叮囑記者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因為他覺得這樣的事情的確讓做老師的很尷尬。“作為老師,我們也懂得應當廣聞博記;但是為了追求成績,我們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到了研究教材上,這必然影響課外書籍的閱讀。”王老師告訴記者,他身邊的老師包括他自己,都會幾十次甚至幾百次地去鑽研教材,力爭做到爛熟於心。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較為頻繁的教育改革和教材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們帶來了負擔。由於教材更替太快,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新教材、學習新知識、適應新教法,從而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得部分教師連寒暑假都用在了進修上,從而縮短了課外閱讀時間。

  繁重的任務趕走了“課外閱讀”

除去鑽研學科教學的壓力以外,記者還發現其他繁重的工作也剝奪了教師們的課外閱讀時間。
“我也想多讀點兒經典啊!但是,大量的工作壓在頭上,哪有時間呀?”沈琳是山東棗莊一所普通中學的數學老師。她向記者列了一個粗略的工作時間表:“每周有六天上班,平均每天四堂課,課下還得批作業、準備學生考試、輔導學生,根本就沒有太多的閒暇時間。”
沈老師說,很多老師在學校乾不完的活都是帶回家裡繼續乾。另外,老師還得打點家務、照顧老小。“學校里教育教學任務太過繁重,使得老師們的時間相當有限,所以就影響到了老師們的課外閱讀情況。”沈老師感慨。

開卷全國教育類暢銷書排行榜top10(2007年3月)


註:本排行榜統計時間為2007年3月1日至31日。數據來自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系統涵蓋了全國絕大多數大中型書店,每月動銷圖書品種40多萬種。

微薄工資讓老師們精打細算

除去時間和精力的問題,經費問題也成為影響老師閱讀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記者從農村和城市地區分別抽取了一個教師作為個案:
文德科是四川廣源地區的一名普通農村教師,他的月收入只有600元,除去補貼家用和必要的開支外,每個月剩下不到300元。“剩下的錢都是一分一厘省下來的,就怕有什麼大用,所以輕易不會動用。”文老師說他不捨得花錢去買一些課外讀物來看,而是跟別人借或者去廢品站淘一些別人當作廢品賣掉的書。
劉瑞是福建廈門某知名中學的老師,他的月收入達4000元左右。但由於在大城市各項開支較大,所以劉老師還是覺得少則十幾元,多則上百元的課外讀物也算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所以他會選擇去圖書館的方式替代自己買書。
採訪中,絕大多數教師表示,相對於教師微薄的工資來說,越來越貴的書價讓讀書成為了一種奢侈。

網路方式挑戰傳統閱讀習慣

除去上述的三個因素外,記者採訪發現,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使得老師們傳統的書籍閱讀方式受到了挑戰。
記者在北京做的一個隨機調查表明,網路已悄然改變著老師們的閱讀方式。“上網很方便,線上閱讀、電子書籍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相對於書籍而言,網路顯得更快捷、方便和經濟。”上網讀書已成為有條件的教師的主要閱讀方式之一。
採訪中,記者還感受到在目前快節奏的生活當中,教師的休閒娛樂方式也有所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課外閱讀。譬如部分教師選擇旅遊、逛商場、游公園等來調劑自己緊張的生活,而非單純地將讀書作為放鬆的渠道。正如有專家建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讓老師們全部的時間被教學、閱讀這類的事情占據,要給老師一些放鬆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