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全國聯考教育學模擬題(一)

一、 名詞解釋(20分) 
1、 學制 

2、 學科課程 

3、 校園文化 

4、 教學原則 

5、 體育 

二、 填空題(10分) 
1、在我國歷史上,科舉制度於____開始盛行 
2、____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桃林教育教學的問題的著作。 
3、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以泛愛教育為旗幟,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_。 
4、關於人的身心發展動力有不同的觀點,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是我國古代____論的代表。 
5、當人的集體在某一方面技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揮得到補償,這是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中的_____性。 
6、教科書編寫促要處理好知識的邏輯順序和____的關係。 
7、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使學生的官能或者能力得到發展的理論是_____論 
8、課堂教學過程一般有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_______,檢查知識等幾個階段, 
9、教師運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是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法。 
10、提出通過集體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主張的教育家是______。 

三、 選擇題(15分) 
1、 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要求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a二戰以後 b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以後 c廢除科舉制度之後 d文藝復興後
2、 決定教育目的和性質的方向的是 
a生產力發展水平b政治經濟制度c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d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3、 孔子說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是指在教學中應 
a理論聯繫實際 b及時鞏固 c因材施教 d啟發式教學 
4、 活動課程的概念是針對什麼課程提出來的 
a廣域課程 b綜合課程 c學科課程 d核心課程 
5、 班級活動是指 
a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 b以建設和發展班集體為主要目得的活動 
c除課堂教學活動之外的一切活動 d班回晨會等常規性活動 

四、 判斷題(25分) 
1、 終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 

2、 個體的發展是在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條件下,個體能動實踐的結果, 

3、 課外活動就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4、 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5、 一堂好課的標準主要是看是否奧完成了教學大綱。 

五、 論述題 (30分)
1、 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是什麼。 

2、 簡述活動和交往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3、 新技術革命對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戰,請聯繫實際加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