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答疑匯總(二)

二 仲裁

1仲裁的基本原則(重點掌握兩項原則)

①自願原則。當事人採取仲裁方式解決經濟糾紛,必須首先由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定。沒有仲裁協定,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機構不予受理。當事人可以自願選擇仲裁機構及仲裁員。2005年考試綜合題的第(5)題即考到此項原則,之前很多人都認為這裡最多會考一道選擇題,沒想到會成為綜合題的考點。

②一裁終局原則。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其他的幾項原則簡單看一下。

2 《仲裁法》的適用範圍

主要記住不屬於“《仲裁法》調整的爭議:①與人身有關的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②行政爭議;③勞動爭議;④農業承包契約糾紛。

這裡99年、02年和04年時都考過單選題,只要記住上面的,都是非常簡單的。

下列糾紛中,可以適用《仲裁法》仲裁解決的是( )。

a.婚姻糾紛 b.買賣契約糾紛

c.收養糾紛 d.繼承糾紛 (2002年)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仲裁法》的適用範圍。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契約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適用《仲裁法》。

3 仲裁協定:其三個內容看一下,重點理解仲裁協定的效力。

(1)仲裁協定獨立存在,契約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定的效力。

【解釋】注意該條款在《契約法》綜合題中的套用(買賣契約解除後雙方事先簽訂的仲裁協定仍然有效)。

(2)當事人對仲裁協定的效力有異議的,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注意判斷題)。

(3)當事人對仲裁協定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4)當事人達成仲裁協定,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協定的,人民法院受理後,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定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定,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5)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定,達不成補充協定的,仲裁協定無效(注意判斷題)。

4.仲裁裁決。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與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裁決按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