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會計中級《經濟法》課堂筆記二

第一章 經濟法總論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試中,本章的平均分值為4分,2005年的分值為5分,題型主要為客觀題,2005年綜合題的部分考點來自本章。
最近3年題型題量分析2003年2004年2005年單選題1題1分1題1分2題2分復選題1題2分1題2分判斷題1題1分1題1分1題1分綜合題2分合計3題4分3題4分3題5分
最近3年客觀題的主要考點包括:(1)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客體;(2)經濟法律事實(行為和事件的界定);(3)《仲裁法》的適用範圍;(4)申請行政複議的範圍;(5)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選擇。
2005年輔導教材的主要變化
2005年輔導進行對本章進行了小幅調整,主要變化是:(1)在“經濟法律關係的客體”中,將原“智力成果”更改為“非物質財富”(p8);(2)在“行政複議範圍”中,新增了“不能申請行政複議的情形”(p18)。
針對2006年的考試,考生應注意以下問題:(1)經濟法律事實(行為、事件的界定);(2)《仲裁法》的適用範圍;(3)仲裁協定的法律效力;(4)申請行政複議的範圍;(5)特殊地域管轄原則;(6)訴訟時效期間。
本章基本結構框架
主體(權利能力、行為能力)
三個要素 內容(經濟權利、經濟義務)
本 1、經濟法律關係 客體(物、行為和智力成果)
事件(絕對事件、相對事件)
章 經濟法律事實 
(重點) 行為(合法行為、違法行為)
主 《仲裁法》的適用範圍(重點)
2、仲裁 仲裁協定的效力
要 仲裁的撤銷
行政複議範圍(重點)
內 3、行政複議 複議申請
複議決定
容 特殊地域管轄(重點)
4、訴訟 訴訟時效(重點)
申請執行的時 間
本章重點與難點分析

一、經濟法的淵源(p2)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法律(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3)法規
①行政法規:國務院
②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4)規章
① 部門規章:國務院所屬部委
② 地方政府規章:地方人民政府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特別行政區的法
(7)國際條約、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