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CPV考試輔導-存貨核算講義

存貨的範圍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存貨的規定,存貨包括以下三類有形資產: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持有的產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其範圍包括原材料、在途物資、在產品、庫存商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受託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發出商品等。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企業的各項存貨應合併以一個統一的存貨項目列示。 
 外購存貨的入賬價值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各種存貨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記”。影響外購存貨入賬價值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購貨價格。一般來講,企業購入的存貨應根據發票金額確認購貨價格。 
 2.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按照稅法規定,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和銷售貨物所付運輸費也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準予抵扣進項稅額按運輸費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 
 3.運輸途中合理損耗。超定額損耗不計入外購存貨的成本中。 
 4.入庫前挑選整理費用。按挑選整理中發生的人工、費用和必要損耗,扣除回收的下腳料廢料價值計入外購存貨的成本中。 
 5.存貨應負擔的稅金。企業購入存貨時,還應交納的各種流轉稅,包括價內稅和價外稅兩種,其處理方法也不相同。 
 (1)價內稅的處理。企業購進的存貨應負擔消費稅、資源稅、城建稅等價內稅,由於已經包含在購貨價格中,所以應當構成存貨成本。 
 (2)價外稅的處理。這裡是指增值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情況:如果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凡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完稅證明的,其採購物資支付的增值稅,不計入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而作為進項稅額單獨核算;用於非應交增值稅項目或免交增值稅項目的以及未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完稅證明的支付的增值稅,其支付的增值稅計入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 
 第二種情況:如果為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無論是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完稅證明,其採購物資支付的增值稅,一律計入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 
 第三種情況:如果為一般納稅人企業採購農產品,可以按照買價和規定扣除率10%計算進項稅額單獨核算,企業應按扣除這部分進項稅額後的價款作為計入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 
 例如: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原材料3000千克,收到增值稅發票上註明的售價為每千克65元,進項稅額33150元,另發生運輸費800元、裝卸費300元、保險費200元、包裝費100元。入庫實收2990千克,運輸途中合理損耗10千克。則原材料入賬價值為: 
 3000×65+800×93%+300+200+100=196344(元) 
 外購原材料的核算 
 1.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核算 
 它是指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均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時應設定原材料、在途物資等科目,而不設定物資採購科目。核算時包括以下內容: 
 (1)貨款已經支付(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同時材料已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 
 (2)貨款已經支付(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尚未驗收入庫時: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 
 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3)貨款尚未支付(或尚未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已驗收入庫,包括兩種具體情況: 
 第一,若發票賬單已到,但貨款尚未支付(或尚未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已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第二,若發票賬單在月末仍未收到,貨款尚未支付(或尚未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已驗收入庫時,應暫估料款入賬: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下月1日紅字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