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師:資產評估與會計的關係(一)

  資產評估事業在我國有了很大發展。資產評估與會計之間,既有著內在聯繫,又存在一些在實際工作中易被忽視的區別。研究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資產評估,更好地利用會計信息為評估服務,從而提高資產評估質量。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繫 

1.資產評估中大量運用現代會計計價方法 

資產計價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現行售價法、可變現淨值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標準成本法等多種方法。其中,歷史成本法是傳統計價法,其它方法簡稱現代計價法。歷史成本法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長期以來各國的會計準則中絕大多數非貨幣性資產都規定用歷史成本計價。但在通貨膨脹嚴重動搖幣值不變假定下,歷史成本法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病,現代計價法雖然在理論上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由於下述原因,卻一直不能在會計實務中得到推廣運用: 

(1)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適用於整體資產的計價,卻不太適用於單個資產,而且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收益期限的估計帶有明顯的主觀性。 
(2)重置成本法基於假定的購置或替換,會計人員很難及時掌握所有資產的現實市場價格,更難適用於專有資產和季節性、特殊型號的資產。 
(3)現行售價法及可變現淨值法基於假定的出售,而且必須假設存在管制的市場和穩定的價格,對於專有資產、在產品、半成品等也無現成市價可循。 
(4)現代計價法可操作性差。我國目前推廣這些方法,會計處理會失去統一的計價基礎,財會人員如根據主觀意願隨意變動資產價值,會導致資產計價的混亂。再者,會計信息的質量成本也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用原則。 

基於上述原因,現代計價法在會計實務中目前還行不通,但在資產產權發生交易、變動時,卻有使用現代計價方法進行資產評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在於資產評估時,必須以資產公允的現時價值作為產權變動的交易價格或底價,而帳面歷史成本顯然不能滿足要求,必須採用現代計價方法更為精確真實地評估出資產現值;可行性在於資產評估中只是對部分產權變動的資產或少數企業的全部資產採用現代計價方法,實施難度和操作成本比在會計實務中全面推廣要小得多。處於中介地位的評估機構是為當事人雙方服務,對雙方負責,為保護自身聲譽,客觀公正是其基本原則,因此能較規範地使用現代計價方法。產權交易時,接受方以在評估基礎上形成的交易價為原始成本入帳;出讓方要把用現代計價法評估的資產從帳上轉出,帳上剩餘記錄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所以與會計上採用歷史成本記帳的要求沒有衝突矛盾。 

正是由於上述必要性和可行性,現代計價法成為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如指數法、功能計價法、直接計價法、統計分析法、成本和生產能力關係法是重置成本法的運用和發展;市場法、預期收益法由未來現金流入現值法而來;現行市價法也來源於會計中的市價法。 

2.會計數據是資產評估的重要依據 

由於我國尚未形成充分發育完善的資產市場,對資產未來收益額的預測還存在條件上的限制,目前國內評估中使用最多的是重置成本法。而重置成本法是把資產現時狀況、價格變動和技術變革對歷史成本的影響加以量化,在帳面歷史成本基礎上修正得到的,因此,大部分資產的評估要以會計數據作為基礎性資料。即使採用收益現值法和市價法進行評估,某些帳面記錄也可作為最主要的依據,因為現金入帳是以票面金額計價;應收帳款在報表上列示的淨值是估計的可變現淨值;短期有價證券也可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這幾項資產評估的結果只需在帳面記錄的基礎上稍加修正即可。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區別 

1.資產評估結果較會計具有多樣性。同一資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會產生不同的評估結果,但會計上符合客觀性的標誌是在查證相同的數據之後,基本上能得出相同的計量結果和結論。如座落在繁華商業區和位於邊遠山區的完全相同的兩個建築,由於前者的市場價值大,評估值要高於後者,但會計將嚴格按構建成本計價,得出相同的結果。又如,同一資產在繼續使用前提下的評估值也會明顯高於準備清算前提下的評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