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輔導:稅收

一、稅收原則來源:
㈠.稅收原則含義
制定國家稅收法律制度和政策時必須依照整體上協調一致的基本準則或指導思想。它是稅收制度和政策制定的總體指導思想
㈡.不同歷史時期的稅收原則
1.亞當斯密:平等、確實、便利、最少征費
2.華格納:財政收入、國民經濟、社會正義、稅務行政
3.凱恩斯:公平、效率、穩定
㈢.我國稅收原則
1.財政原則:具體內容為足額、穩定、適度(寬稅基、低稅率)
2.經濟原則:又稱為效率原則,要儘可能避免稅收徵收活動的負面影響,即減少稅收超額負擔
3.社會原則:又稱為公平原則,可分為橫向公平(稅制面前人人平等)和縱向公平(體現能者多納的思想)
二、稅收負擔
㈠.概念和指標
1.概念:衡量納稅人承受因納稅而形成的經濟負擔的程度,是一國政府制定其稅收政策和稅收制度的根本依據
2.衡量指標:巨觀->稅收收入/gnp(gdp);微觀->企業、農民或居民的稅/他們的收入。
㈡.影響稅收負擔的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與巨觀稅收負擔呈正相關關係
2.經濟發展水平:主要是指國家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參與程度大小
3.分配秩序和分配政策的影響
①稅收和收費:前者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後者具有臨時性、區域性和有償性
②費改稅思路:取消不合理、稅收性質費改稅、經營性誰受益誰繳費、嚴格規範
㈢.稅收負擔轉嫁
1. 稅負轉嫁含義: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可以通過購入商品或賣出商品價格的變動將全部或部分稅收轉移給他人負擔的過程
2. 稅負轉嫁方式:①前轉:抬價轉向消費者;②後轉:壓低進貨價轉向供應者;③消轉:自我消化;④稅收資本化:長期收益性(土地、房屋等)應稅物品
3.稅負轉嫁條件:
①稅種不同: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易轉嫁;所得稅難轉
②供求彈性不同:供大需小者易轉,反之難轉
③商品供求狀況:供不應求商品較轉;供過於求商品難轉
④經營者的目標來源:
三、稅制結構
㈠.稅制結構的概念
  是指一國稅收體系的整體布局和總體結構。稅制結構是稅制模式的具體化,稅制模式包含稅制結構的主要內容
㈡.稅制結構的內容
1.稅種結構:
①按課稅對象,分為商品稅類、所得稅類、財產稅類、其他稅類
②按稅負轉嫁與否,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
③按收入的來源歸屬,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2.稅收收入結構:包括總量指標和個量指標
3.稅收要素結構:包括納稅人結構、稅基結構和稅率結構
㈢.稅制結構與經濟結構的關係
1.經濟結構和稅制結構的關係是決定與反作用的關係
2.一方面,生產決定分配,經濟決定財政,因此經濟結構決定著稅制結構
3.另一方面,分配反作用於經濟,稅制結構也影響或反作用於經濟結構
㈣.稅制結構最佳化衡量標準
1.能否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2.能否滿足財政支出需要
四、國際稅收
㈠.有關概念
1.國際稅收:廣義包括財產稅、關稅、商品稅及所得稅(狹義)。納稅主體是跨國納稅人,課稅對象是跨國所得或財產
2.國際稅收與一般稅收的關係:前者涉及多個國家,後者涉及一個國家;前者通過協定,後者則具有強制性;前者沒有獨立的稅種,後者則有多個稅種
3.稅收管轄權:它是國際稅收關係的核心。具有獨立性和排他性,根據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可分為不同的管轄權
㈡.國際重複徵稅及其免除
1.產生原因:各國稅收管轄權的交叉重疊。分為不同稅收管轄權和同種稅收管轄權的重疊
2.避免辦法:締結協定、地域權優先
3.免除辦法:免稅法(對境外所得免稅)、扣除法(只對扣除後的餘額徵稅)、低稅法(對境外所得單獨較低稅率)、抵免法(只對差額徵稅)
五、稅法
㈠.概念
是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者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國家在籌集財政資金方面與社會成員所形成的稅收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按照調整對象內容不同,稅法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式法
㈡.稅收法律關係
1.稅收法律關係的要素:主體包括徵稅主體和納稅主體;內容包括徵稅人和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客體是貨幣
2.稅收法律關係的特點:稅收法律關係中一方始終是國家;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係不對等;具有財產所有權轉移性質
㈢.稅收法律責任
1.違反稅法的行為:違法行為有違反稅務法規、逃避納稅義務、違反發票管理法規、妨礙執行公務
2.行政責任: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
3.刑事責任:對於偷稅、欠稅、抗稅、虛開增值稅發票、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根據情況不同處以不同的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