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輔導:國債

一、國債的性質和功能來源:
㈠.國債的概念和性質
1.概念:也稱公債,是政府以其信用為基礎,通過借款或發行有價證券向國內外籌集財政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
2.性質:特殊的財政範疇(具有償還性,一般是自願);特殊的債務範圍(政府信譽擔保,金邊債券)
㈡.國債的功能
1.彌補赤字,調劑國庫(基本功能)。彌補赤字的方式一般有:增加稅收、向銀行借款或透支、向社會發債
2.動員散資,籌集資金(主要用於公共設施建設)
3.連線財政與貨幣政策
二、國債的種類和結構
㈠.國債和種類
1.按資金來源,分為內債和外債
2.按償還期限,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
3.按發行憑證,分為
① 有紙(實物):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可隨意兌現
②非實物(無紙):分為憑證式:可記名、可掛失、不上市、原地兌換,對象是居民;記帳式:可上市,對象是單位和大宗個人
4.按流通與否劃分:可流通國債(如記賬式國債);不可流通國債(如憑證式國債)
5.其它劃分:如按付息方式劃分,可分為到期一次還付息國債、定期付息國債和貼現國債;按舉債對象和用途劃分,可分為不同的債種
㈡.國債結構
1.概念:是各種國債的搭配組合。分為國債期限結構和國債所有者結構
2.國債期限結構:即長、中、短期國債之間如何搭配
3.國債所有者結構:即各類企業、機構和各階層居民認購國債比例
三、國債的發行、流通和償還
㈠.國債的發行
1.一般方法:公募法(由財政部直接承擔或委託銀行或金融機構間接承擔)
包銷法(國債發行權轉讓,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包銷)
交付法(以國債頂替經費或債務)
公賣法(政府委託經紀人,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
2.我國方法:直接發行、代銷(現已停止)、承購包銷(主要方式)、招標拍賣
㈡.國債的流通
1.概念:是指國債的轉讓、變現,通過專門市場進行。
2.流通轉讓方法:貼現、現貨交易、期貨交易(現已停止)、回購(期限不超過一年)
㈢.國債的償還
1.償還方法:買銷償還法(市場收購)、比例償還法(分期按比例)、輪次償還法(規定各種號碼的償還期限,自由認購)、抽籤償還法(定期抽籤)、一次償還法(一次還本付息)、先付息後還本)
2.償還資金來源:預算直接撥款、預算盈餘、償債基金、發新債還舊債。我國目前以預算直接撥款和發新債還舊債為主,償債基金將成為今後的主要來源
四、國債負擔和規模
㈠.國債負擔
1.國債發行後的稅收負擔
2.不同代人之間的國債負擔
3.發行國債導致"擠出"性負擔
4.外債負擔
㈡.國債規模
1.取決於:認購人的應債能力、國家償債能力、國債的使用效益
2.國債規模衡量指標:債務負擔率(債務額/gdp*100);債務依存度(本年度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償債率(本年度國債還本付息額/當年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