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經濟基礎複習時注意點的歸納(會計)

第五部分 會計 
1、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1)有的項目根據總賬科目期末餘額直接填列, 
如資產方的“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工程物資”,“遞延稅款借項”等項目,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的“短期借款”,“應付票據”,“預計負債”,“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等項目。 

2)有的項目根據若干個總賬科目期末餘額計算後的數字填列, 
如資產方的“貨幣資金”項目,應根據“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科目的期末餘額合計填列, 
又如“固定資產淨值”項目,應根據“固定資產”總賬的期末餘額減“累計折舊”總賬期末餘額的差額填列。 

3)有的項目根據總賬科目期末餘額減去部分數額後的數字填列,如“長期債權投資”、長期負債中的“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項目,應根據各該總賬的期末餘額減去一年內收回或到期部分的金額後填列。 

4)有的項目根據有關明細賬期末餘額直接填列,如“法定公益金”項目,應根據“盈餘公積”科目所屬“法定公益金”明細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5)有的項目根據幾個明細賬期末餘額計算填列,如“應收賬款”項目應根據“應收賬款”所屬明細賬的期末借方餘額合計減去“壞賬準備”科目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餘額後的金額填列。 

2、利潤表的編制方法:根據等式、多步式 

利潤表是一張動態會計報表、有單步式和多步式。我國採用的是多步式。包括正表和補充資料兩部分。 
1)主營業務利潤 2)營業利潤 3)利潤總額 4)淨利潤 
等式: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它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內容龐雜以看書理解為主 
4、熟悉財務報表分析的一些基本包含關係和基本指標(多看幾遍) 
1) 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是衡量短期債務清償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業風險的指標。(2:1)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1:1) 
速動資產是企業在短期內可變現的資產,等於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後的金額,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和應收賬款。存貨是企業流動 

資產中流動性最差的一種,其變現不僅要經過銷貨和收賬兩道手續,而且存貨中還會發生的一些損失。 
現金比率=現金÷流動負債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50%) 
有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無形資產淨值)×100%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2 )營運能力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淨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銷售收入淨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折讓和折扣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期初+期末)/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應收賬款平均餘額×360÷銷售收入淨額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平均存貨=(期初+期末)/2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次數=平均存貨×360÷銷貨成本 
(3)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4)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總資產平均餘額 平均總資產=(期初+期末)/2 

3)盈利能力分析 
(1)主營業務淨利潤率=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淨額×100%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額 
(2)資產淨利潤率=淨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資產平均總額=(期初+期末)/2 
(3)資本收益率=淨利潤÷實收資本(或股本)×100% 
(4)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餘額×100% 淨資產=總資產-流動負債 
(5)普通股每股收益=(淨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6)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7)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者權益/期初所者權益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