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考試基礎課重點總結二

四、收入分配製度與公平效率原理 
單選: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或政府對個人收入的調節,應集中在:巨觀領域。(再分配) 
初次分配在微觀領域中進行,在市場上實現。
在微觀分配領域,所有參與分配的社會成員都是以勞動者或生產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2、對個人在初次分配過程中所獲得的收入進行再調節的必要性就在於:初次分配是建立在市場機制自發作用基礎上的,難以實現社會公平。
個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過程。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對個人收入的調節應集中在巨觀領域而不應該發生在微觀領域,是因為在微觀領域中,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必須藉助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來實現。 
4、對個人收入進行再分配或調節的最重要的主體是:政府(或國家)。政府對個人收入的調節包括對個人收入的某種扣除和給予個人某種形式的收入兩個方面。 
5、在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微觀領域中,政府的最好選擇是:減少對這一分配過程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經過再分配或調節以後的個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為消費、儲蓄兩個部分。6、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低下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勞動差別的存在以及勞動的謀生性質,是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7、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聯繫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 
8、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根源於分配製度本身,在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微觀分配領域中,尤以按(資本)分配所造成的收入差別為最大。9、在經濟學中,洛倫茲曲線所表明的是:收入分配相對不平衡的程度。 
10、1988年,中國、印度、泰國和韓國的基尼係數分別為0.38、0.42、0.47和0.36,在上述四個國家中,你認為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國家是:韓國。 
11、1988年,印尼、印度、泰國和韓國的基尼係數分別為0.32、0.42、0.47和0.36,在上述四個國家中,你認為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國家是:泰國。 
12、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總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所做出的正確選擇,也是由社會主義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多選:1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具有如下性質和特點:3點①它通常表現為按勞動貢獻分配,並採取了貨幣化的分配形式;按勞分配不是在全社會範圍內,而是在公有制經濟中的企業範圍內實現②實施按勞分配的主體不是國家,而是企業③按勞分配從根本上否定了一部分人憑藉生產資料所有權占有他人剩餘勞動的可能性,即否定了剝削。14、根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在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企業中,勞動者的收入即工資實質上是:①勞動力價值②勞動力價格(我國的私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中,勞動者所分配到的收入即工資,不是勞動的全部報酬,而是出賣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15、按生產要素分配是:①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有效利用資源的前提)(按生產要素分配是以承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和產權界定清晰為提前的) 
16、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是:3個①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②勞動差別的存在③勞動仍具有謀生的性質 
17、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除來自收入分配方式本身外,也與其他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包括:5個①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②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③經濟體制是否完善和經濟政策是否正確(經濟政策的傾斜、經濟體制的不完善)④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經營風險與機遇的存在 
18、機會平等是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擁有平等獲得收入的機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機會平等主要表現在:3個①勞動者受教育或人力資本形成上的平等②對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占有和利用上的平等③公平競爭 
19、機會平等是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擁有平等獲得收入的機會,機會平等或不平等,主要取決於:4個①經濟制度的性質 ②社會對經濟體制的選擇③法律制度是否完善 ④政策的正確與否20、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分配環節和不同的分配機制下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一般來說:3個①在微觀分配領域應更強調效率,在巨觀領域應更注重公平②在初次分配過程中應更強調效率,在再分配過程中應更兼顧公平(3)在市場機制起作用的地方應強調效率,在政府分配機制方面,應更關注公平補充:1、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主要內容: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2、效率和公平是社會追求的兩大目標。效率的高低關係著一國的經濟成長,社會公平與否則關係著社會的穩定。3、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之間存在著替代的選擇:或者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獲得較高程度的社會公平;或者以犧牲公平為代價,得到較高的經濟效率。這就是所謂的公平與效率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