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第一部分經濟學七政府對巨觀經濟運行的調控

七、政府對巨觀經濟運行的調控
(一)政府的經濟職能和巨觀調控的作用
1.政府的經濟職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有四項: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界定市場機制和政府經濟作用的一般原則:在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就應當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在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或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才需要發揮政府的經濟作用
2.巨觀調控的方式和手段
 兩種方式:直接調控和間接調控。
 直接調控實質上是一種限制微觀經濟主體的自主性和市場機制自發作用的調控方式,並具有強制性特點;間接調控是以承認微觀經濟主體自主經營和市場機製作用為前提的,也是以存在完善的市場體系為條件的,是運用經濟手段和市場參數調節經濟運行的調控方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巨觀調控應採取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相結合,以間接調控為主的方式。
 4種主要調控手段:國家計畫、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國家計畫
 具有巨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計畫指標大都是預期性或預測性的。
 運用國家計畫進行巨觀調控,首先要制定全局性的經濟發展戰略,然後編制符合發展戰略的經濟發展計畫,保證社會總的供需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
 經濟手段
 含義:用來調控經濟運行的經濟政策的總稱。
 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貿政策。
 調節對象:市場體系或總體市場,實際上是一種利益誘導。
 特點:彈性調節而非剛性調節,不具有強制性。
 法律手段
 內容: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
 體現: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直接調節;為市場機制的有序運行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規範和保證其他調控手段。
 特點:普遍的約束性、嚴格的強制性和相對穩定性。
 行政手段
 特點:直接性、強制性和速效性
 例題:單選
 政府對經濟運行進行巨觀調控有直接調控和間接調控兩種方式,直接調控實質上是一種  (  )的調控方式。
 a. 限制微觀經濟主體的自主性和市場機制自發作用
 b.承認微觀經濟主體自主經營和市場機製作用
 c.運用經濟手段和市場參數調節經濟運行
 d. 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進行參數調節
 答案:a
(二) 巨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
 巨觀調控最終目標和基本目標:1)提高經濟效率2)實現社會公平
 巨觀調控最終目標具體表現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平衡國際收支。實現經濟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前提。
 失業類型:季節性 摩擦性 結構性 周期性
 價格指數:用基期平均物價水平的百分比來衡量某一時期的物價水平。(消費物價、批發物價國民生產總值折算)
 平衡國際收支:不發生逆差也不發生較大幅度順差。
 經濟成長與就業之間的高度相關關係用奧肯定律。揭示由於增長與就業之間的存在互補關係。
 經濟成長、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之間的矛盾關係或替換關係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線表示。
 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消除或減少逆差,採取貶值本國貨幣方法刺激出口,會影響國內價格水平的穩定。
 政府選擇巨觀調控目標原則:不能追求單一目標。遵循適度原則。把握時機。
1. 巨觀調控的基本目標
 四個方面:經濟成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1)促進經濟成長
 巨觀經濟調控要使經濟成長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上,防止大起大落。
 目標是要在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地增長。
 (2)增加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4種類型的失業:季節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由市場信息不完全和工作變換而引起;結構性失業,特點是經濟中既有失業人口又有職位空缺,但而者不匹配;周期性失業,經濟處於衰退或蕭條階段而引起的失業。
 充分就業:勞動力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的就業狀況,並不排除諸如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的存在,但此時的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一般認為是4%--6%。
 我國:目前就業問題嚴重,政府要把擴大就業作為最重要的調控目標。
 (3)穩定物價
 保持價格總水平的穩定,既要避免通貨膨脹,也要避免通貨緊縮。價格總水平通常用價格指數來表示。
 (4)平衡國際收支
 平衡國際收支,是指既不發生較大幅度的逆差,又不發生較大幅度的順差。
2.巨觀經濟的目標衝突及政策目標選擇
 巨觀政策目標之間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衝突。例如:經濟成長目標與增加就業目標之間的互補關係;經濟成長、增加就業與價格穩定目標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經濟成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等目標與國際收支平衡目標之間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政府在選擇巨觀調控的政策目標時,首先要考慮本國經濟運行周期的階段特徵和社會所面臨的緊迫任務;其次,要考慮世界經濟形勢對本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3.巨觀經濟調控的手段
 西方國家:基本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