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複習時注意點的歸納1

《經濟基礎》第一章:
1、公有制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不是國有資產概念
2、產權權能的完整性:產權所有者對他所擁有的權力具有的排他的使用權、收入的獨享權、自由轉讓權。
3、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財產制度。
法人財產制度:1)資產控制主體是企業法人非自然法人、2)出資者不直接控制企業的資產為特徵,3)分解兩部分 4)不能直接支配屬於自己的財產部分
企業財產權利分解為:財產終極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
4、三種基本企業制度:業主制合夥制――自然人企業、公司制――法人企業制度。
5、1. 按勞分配:指按勞動者所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進行分配。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按勞動者的勞動貢獻進行分配,並採取了貨幣化的分配形式。
前提條件: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物質條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低下;
直接原因;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勞動差別的存在以及勞動的謀生性質。
∵ 按勞分配的特點:
範圍:在公有制經濟中的企業範圍(非全社會範圍)。
實施主體:企業(非國家)
在以企業為主體實施按勞分配的情況下,勞動者個人收入的高低,不僅取決於勞動者勞動貢獻的大小,而且取決於勞動者所在企業的經營狀況。
∴ 在不同的公有制企業之間,勞動者付出等量勞動,取得的報酬可能是不等的。

6、 經濟成長模型
哈羅德——多馬模型:強調資本積累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
g(經濟成長率) = s(儲蓄率)/v(資本產出比率)

索洛模型:強調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認為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並提出了測算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推動作用的“余值法”。
g(經濟成長率)=αl(勞動增長率) + βk(資本增長率) + a(技術進步率)

經濟含義:一個社會的經濟成長是由勞動和資本的增長及技術進步推動的。
用適當的方法估計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術進步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作為“余值”計算出來。
a = g –αl - βk

7、1.經濟周期波動的類型
按照周期波動的時間長短,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主要有三種類型,即:
長周期,又稱長波循環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長度50-60年。
中周期,又稱大循環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長度8年左右。(經濟活動中一般所提到的)
短周期,小循環或基欽周期,平均長度3-5年。
按照一國經濟總量絕對下降或相對下降的不同情況,分為:古典型周期(低谷時經濟負增長,經濟總量絕對減少)和增長型周期(低谷時增長率為正,即經濟總量相對減少)。
8、. 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的因素
一個社會的長期經濟成長,常常受總供給方面的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取決於:(1)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2)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的兩個基本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正比)
勞動的數量:取決於勞動者的人數和勞動時間。在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人口的增長。
資本的數量:取決於資本積累,包括資本積累的規模和資本積累的速度,也包括引進外資的數量。

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物質資本形態存在的機器設備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勞動資本兩種要素結合方式的改進。

影響生產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
(1) 技術進步;
(2) 制度創新;
(3) 管理效率的提高;
(4) 人力資本的增進、知識的積累和教育的發展。

社會發展不同階段:
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社會中,勞動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長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是經濟成長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工業化進程的初期,資本積累成為制約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 

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複習時注意點的歸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