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經濟學家介紹:特·威廉·福格爾

福格爾教授於1926年出生於紐約,1948年於康奈爾大學獲學士學位,1960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1963年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1981年至今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華爾格林美國機構傑出服務經濟學教授、人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系教員和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

福格爾教授的研究領域是:北美死亡率的經濟解釋,營養、勞動福利、勞動生產力的長期變化,對美國經濟成長進行長期觀察,對兩代人不同的家庭行為數據的分析。通過運用經濟學理論及數量的方法來解釋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從而刷新了經濟史的研究,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研究生階段跟隨西蒙·庫茲涅茨做研究期間,他對結合利用經濟學和歷史學方法研究長期技術和制度變遷產生了興趣。早期的工作集中於美國歷史軌跡和經濟成長,對美國奴隸的經濟學分析,和s. l. engerman共同出版了“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 (1974) 和“without consent or contract: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slavery” (四卷, 1989-1992)。近年來對美國目前物質和精神的繁榮進行了再解釋,出版了“the fourth great awakening and the future of egalitarianism ”(2000)。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解釋美國人口死亡率的長期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變化模式。2002年出版的“the escape from hunger and premature death 1700-2100: europe, america, and the third world”一書概括了這項研究的最近發現。目前其他的研究包括對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研究,對二十世紀關於美國奴隸的辯論的評估,以及總結二十世紀經濟規律的歷史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