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靚麗的聯考記敘文——人物描寫六技巧(5)

  (五)小小細節傳神韻

優秀的文學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獨特而極具個性的細節描寫,而令我們過目不忘。什麼是細節描寫呢?簡潔地說,就是情節中那些極富個性特點的細枝末節方面的描寫。細節細小,卻往往通過文學作品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讀過《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對嚴監生臨死時伸出兩個手指頭不肯閉目歸天的細節記憶猶新吧。他看見屋裡的燈盞里燃著兩根燈草,心疼費油,放不下心,閉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過去挑掉了一根燈草時,慳吝鬼才“點一點頭,把頭垂下,頓時就沒了氣。”這個藝術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說得力於這樣入木三分的細節描寫。

魯迅先生《阿q正傳》中阿q臨刑前畫圓圈的細節,更不人見不忘。一個死刑犯人要畫押,被逼無奈畫上一筆也就算了。可阿q是獨一無二,一方面是“使盡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而另一方面卻是“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他開始為自己畫得不圓而感到羞愧,而後來卻又一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這一傳神的細節,把阿q的麻木無知和精神勝利法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並得以鮮明到極至。可見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細節描寫對於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錢種書先生《圍城》中寫方鴻漸收到唐小姐的信時欣喜若狂:“臨睡時把信看一遍,擱在枕邊,中夜一醒,就開電燈看信,看完關燈躺好,想想信里的話,忍不住又開燈再看一遍。”這樣的細節描寫,把方鴻漸當時的心情細膩,帶真地再現出來了。

此外,細節描寫還有助於推動作品情節發展,深化作品主題等。細節描寫的一般方法是:

1、攝取細小動作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自覺地表現出的細小動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來的話,是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個性、習慣和修養的。如《我的老師》中蔡老師“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敲在石板上”的細小動作,極富情趣地表現了蔡老師假怒實熱的品性。《分馬》中老孫頭要打兒馬的情節異曲同工:“他狠狠地掄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卻扔在地上。”形象畫出老孫頭惱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爾扎克筆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給太太,又“拈”著玩,鏇即“裝到口袋裡”一系列動作,活畫出一個一毛難拔的守財奴形象。魯迅小說中如楊二嫂順水拿走灰中的盤子及手套之類東西的動作,阿q畫圓圈的動作,孔乙己用手罩盤子讓人過目難忘的細節,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細微的痕跡

相同的事物總是在細微的痕跡上顯出分別來。如《鞠躬盡瘁》中寫焦裕祿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個相當典型而傳神的細節,他辦公的藤椅右邊的扶手上被頂穿了一個洞(肝痛時用外物給頂住)。再如果戈里《死魂靈》中寫地主潑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圍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舊襪子、是腰帶,還是繃帶呢,不能斷定。但決不是圍巾。”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獨一無二。

3、勾勒細小的景物

前邊我們說了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作用,這裡我們來看一看細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環境。伏契尼《二六七號審房》中“我”被打得膿血淋淳動彈不得時,“老爸爸”利用放風的時機采來了一小朵雛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潑留希金”中潑氏桌子上墨水瓶乾透了,酒杯里浮著三個蒼蠅。可謂景物細小,卻正是這細小的情節生動顯現著主人公的僵化了的靈魂。

4、描摹個性神態

《三國演義》中赤壁一戰,曹操大敗,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後呼應,相應成趣。第一笑,曹敗心猶不服,可見其剛愎自用,引出趙子龍,再損一仗。因第一笑決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張飛和關羽軍,連連遭敗。最後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責怪。幾個哭、笑的細節,相當典型地表現了曹操奸詐、狡猾和自負等性格。另如寫魯建軍先生的《一面》中“隸體‘一’字似的鬍鬚”的肖像描寫;朱自清《背影》中父親越過鐵道翻爬月台的細節:“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都是相當成功的細節畫人的方法。魯迅《祝福》寫淪為乞丐而不忘魂靈有無的祥林嫂的神態細節:“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可以說是“畫眼睛”的絕妙之筆。

捕捉語言細節我們仍以《祝福》為例,遭受接二連三的打擊的祥林嫂在小說中先後四次不變地重複一段話:“‘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這個細節把一個失去惟一所愛的孩子阿毛後的近乎崩潰的精神面貌鮮明地凸現在我們面前。

人上一百,種種色色。要使筆下的“他”有別於任何一個另外的“他”,請用“他”獨有的個性化細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