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質量控制的內容結構與方法體系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內容結構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制
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健全的組織機製作保證,其主要體現在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質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機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機構即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一個健全有效的組織機構,該機構是內部審計機構中的一個職能部門,如果企業規模較小或內部審計業務較少,在內部審計機構中可以設定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設定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必須是健全的與有效的,即該機構與內部審計的其他分支機構既是緊密相連的,也是相互制約的,所設定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是稱職的,在實際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質量控制的職責,完成質量控制的任務。其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崗位責任任制。只有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人員,才能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保證。因為這樣可以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每一項工作都有人負責,每一負責該類工作的人員都有其所從事和負責的工作或事情,不至於形成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真空地帶,真正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監督機制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有了健全的組織機制,還不能完全實現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取得滿意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效果,這時,還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監督機制。該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一個整體,也應建立健全其內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生差錯和弊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健全的內部審計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主要有:(1)內部業務的職務分離制度。即對於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各項不能由同一人員辦理的不相容職務分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來辦理,並形成一套控制制度。(2)內部牽制制度。即使內部審計工作中各項業務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控制關係,每一業務環節一旦出現工作差錯或弊端可以通過其他環節來予以發現和糾正。(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控制制度。即制定一套完善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制度,通過各種途徑,使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與其所擔當工作職責相適應的素質,以更好地履行工作職責,完成工作任務。(4)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即在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和制度,以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內部的會計監督和管理。
2、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要求內部審計機構既要對內部審計的各項業務或工作進行自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也要接受來自其他各個方面的對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和檢查,以便更全面、徹底地發現和糾正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健全的內部審計業務監督檢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內部審計人員自查與互查制度。(2)內部審計項目小組檢查制度。(3)內部審計機構內部檢查制度。(4)內部審計業務程式檢查制度。(5)接受被審計單位監督的制度。
3、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的考評制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對各內部審計項目或業務進行質量考核,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這就要求:首先,建立健全一套考核內部審計質量的指標體系,以便全面正確地考核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其次,制定內部審計質量考核的具體操作過程,即對何種審計項目在什麼時候考核,由誰進行具體考核,怎樣進行考核等。最後,對考核結果進行綜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確結論。
4、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的獎懲制度。在對內部審計整體質量考核的基礎上,應根據考核結果對內部審計質量優良的審計項目組及其有關人員進行獎勵,對內部審計質量低下的項目組及其有關人員進行處罰,以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不斷提高。
(三)內部審計業務過程控制的主要內容
內部審計業務過程就是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過程。內部審計業務過程控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審計準備過程的控制。主要應確定內部審計項目必須有依據、確定內部審計項目應通過有關批准手續、組成合適的內部審計工作小組、需編制全面細緻的內部審計實施方案和下達審計通知書。二是內部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主要是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以了解與內部審計工作有關的問題和情況,重視對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檢查與評價,以便確定下一步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重視對內部審計取證工作的控制。三是內部審計結束過程的控制。主要是應對在實施階段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綜合、整理,以去粗取精,去偽求真,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與可靠,寫出真實、合理、恰當的內部審計報告,根據審定的內部審計報告做出內部審計結論與決定,審計決定須合理、合法、可行,做好後續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