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會計初級職稱考試經濟法考試大綱第四章

第四章契約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契約訂立的形式與方式
(二)掌握契約的生效,掌握無效、可撤銷與效力待定契約
(三)掌握契約履行的規則與抗辯權的行使
(四)掌握契約擔保的主要方式
(五)掌握契約變更、轉讓的有關內容
(六)掌握契約權利義務終止的有關內容
(七)熟悉契約的違約責任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八)熟悉契約成立的時間、地點和締約過失責任
(九)熟悉契約的保全措施
(十)了解契約的概念,契約法調整的範圍
(十一)了解契約的主要條款


[考試內容]
 
第一節契約與契約法概述
一、契約的概念
契約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的協定。
二、契約法的調整範圍
契約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係。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係的協定,不適用契約法的調整。
 
第二節契約的訂立
一、契約訂立的形式
契約的訂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依法就契約的主要條款經過協商一致,達成協定的法律行為。
當事人訂立契約可以有三種形式: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二、契約的主要條款
契約一般包括以下條款: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
三、契約訂立的方式
當事人訂立契約,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一)要約
1幣約的概念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
要約應當具備兩個條件:(1)內容具體確定;(2)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2幣約邀請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3幣約生效時間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4幣約的撤回、撤銷與失效
(1)要約撤回。是指要約人在發出要約後,要約生效前,使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2)要約撤銷。是指要約人在要約生效後,使要約喪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3)要約失效。是指要約喪失法律效力,即要約人不再受其約束,受要約人也終止了承諾的權利。
要約失效的情形包括: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二)承諾
1背信檔母拍瞠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生效時契約成立。
2背信檔姆絞姜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3背信檔鈉諳蕺
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
4背信檔納效
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
承諾也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
四、契約成立的時間、地點
承諾生效時契約成立。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採用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訂立契約的,從其約定。
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契約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五、締約過失責任
當事人在訂立契約過程中,因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