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輔導:2007年初級會計實務重點大題預測

第二章 資產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
2.應收款項減值準備的連續計提
3.原材料實際成本核算
4.原材料計畫成本核算
5.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
6. 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和核算
7. 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8. 自行研究開發無形資產的核算

第三章 負債
9.非貨幣性薪酬
10. 應交增值稅的核算

第五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
11.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下的銷售
12.支付手續費方式委託代銷商品的核算
13.跨年度勞務收入的確認與核算
14.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的計算和核算
15.利潤的計算和分配(結合新利潤表的編制考綜合題1道)

第七章成本核算——預測必考的計算題1道,出題範圍有:
16.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互動分配法
17.製造費用的月末分配——(定額/機器)工時比例法
18.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約當產量比例法的運用
19.可比產品成本降低分析
20.成本差異分析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
⑴ 交易金融資產取得: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   2550
    投資收益(發生的交易費)   30
    應收股利(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未領取的利息) 50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630
或:銀行存款
⑵持有期間交易金融資產收到現金股利、利息
   借 : 銀行存款 50
   貸:應收股利(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或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未領取的利息) 50
⑶交易金融資資產期末計量。
資產負債表日交易金融資資產應當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帳面餘額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例:金融資資產成本2550,6月30日市價2580,12月30日市價2560。
⑴ 公允價值(市價)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
⑵公允價值(市價)下降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4)交易金融資資產處置。
借:銀行存款(實際售價 )    2565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255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投資收益    5
同時:借: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貸:   投資收益   10

2.應收款項減值準備的連續計提
⑴計提壞帳準備:例:2007年12月31日應收帳款餘額100萬元,按10%計提壞帳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帳準備   10
貸:壞帳準備    10
⑵發生壞帳損失:   借:壞帳準備   3
    貸:應收帳款   3
⑶補提壞帳準備:例2008年12月31日應收帳款餘額120萬元,按10%計提壞帳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帳準備 (12-7)=5
    貸:壞帳準備   5
⑷已確認的壞帳以後又收回。借:應收帳款   3
   貸:壞帳準備   3
    借:銀行存款   3
貸:應收帳款   3
3.原材料實際成本核算
⑴購入材料,貨款已支付或托收承付結算支付方式,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貨款50萬+包裝費0.1萬)50.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8.5
貸: 銀行存款   58.6
⑵購入材料,開出商業匯票,驗收入庫。
借:   原材料(貨款50萬+包裝費0.1萬)50.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8.5
貸:應付票據   58.6
⑶貨款已支付或開出商業匯票,材料未到或尚未驗收入庫
借:在途物資 (貨款 20000+保險費1000萬) 2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20000×17%) 3400
貸: 銀行存款   24400
上述材料驗收入庫   
借: 原材料21000
貸:在途物資21000
⑷帳單已到,貨款尚未支付,。材料驗收入庫
借:   原材料(貨款50000 +包裝費1000 )5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 8500
貸: 應付帳款   59500
⑸月末帳單未到,貨款尚未支付,材料驗收入庫。例:材料一批暫估價值30000元。
a、月末暫估做帳 借:   原材料   30000
   貸: 應付帳款 ----暫估應付帳款30000
b、下月初沖回   借:應付帳款 ----暫估應付帳款   30000
貸 :原材料    30000
c、次月收到發票帳單增值稅發票貨款31000元,稅額5270元,對方代墊保險費2000元,銀行已付。
   借:原材料 33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5270
    貸: 銀行存款   38270
(6)發出材料核算: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500000
   ---輔助生產成本4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4000
   貸:原材料    549000
4.原材料計畫成本核算
⑴貨款已支付 驗收入庫。貨款3000000元,計畫價3200000。
借:   材料採購   3,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510000
貸: 銀行存款   3,510,000
借:原材料3200000
貸:   材料採購   3,000,000
材料成本差異   2000000
⑵貨款已支付 尚未驗收入庫。貨款3000000元,計畫價3200000
借:材料採購   3,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510000
貸: 銀行存款   3,510,000
⑶貨款尚未支付,驗收入庫。   
a、發票已到
借: 材料採購   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85000
    貸: 應付票據   585000
   
b、發票未到、按計畫成本600000元暫估入帳。
月末暫估做帳 借:   原材料   600000
    貸: 應付帳款 ----暫估應付帳款600000
下月初沖回   借:   應付帳款 ----暫估應付帳款600000(紅字)
貸:原材料   600000
⑷發出材料核算:
領用時按計畫價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500000
   ---輔助生產成本    4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4000
   貸:原材料    549000
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借或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領用計畫價×差異率)
   ---輔助生產成本 (領用計畫價×差異率)
   製造費用   (領用計畫價×差異率)
   管理費用 (領用計畫價×差異率)
   貸或借:材料成本差異 (計算數)   
注意發出材料應負擔節約差從借方轉,超支差貸方轉。

5.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
⑴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2種情況:
a、 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b、 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
例:甲公司07年1月20日購入乙公司500萬股占乙公司35%股份。每股購入價6元,發生稅費50萬元,款項銀行支付,2006年12約1日乙公司所有者權益帳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不存在差異)120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12000×35% 〕4200
貸:銀行存款 3050   
    營業外收入1150
(2)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每10股派3元、實現淨利潤1000萬或發生淨虧損200萬的核算。
a、 持有期間被投資 實現淨利潤核算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000×35%) 350
   貸:投資收益    350
b、 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發生淨虧損的核算
借:投資收益 (200×35%)70
貸: 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70
c、 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 500/10 )×3   150
貸: 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50
d、 收到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150
貸:應收股利   150
(3)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例:乙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增加400萬元,甲公司確認資本公積400×35%=14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損益變動   14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40
(4)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長期股權投資處置
a、全部處置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金額)   500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 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050
   -損益調整   130
   投資收益    1820
同時: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40
    貸 :投資收益   140

6. 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和核算
⑴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淨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 年折舊率÷ 12
月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月折舊率
或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 1 - 預計淨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
⑵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1-預計淨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⑶雙倍餘額遞減法 (重點)
年折舊率=   ( 2   ÷ 預計使用年限   )× 100%
年折舊額=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帳面淨值×年折舊率
最後2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帳面淨值-預計淨殘值)÷ 2   
[例]某企業固定資產原價1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淨殘值4000元每年折舊計算如:(1) 年折舊率   =2÷5 × 100%=40%
(2) 第1年計提折舊=1000000 ×40%=   400000(元)
(3) 第2年計提折舊 = (1000000-400000)×40%=240000   (元)
(4) 第3年計提折舊 = (600000- 240000 )×40%=144000   (元)
(5) 第4年計提折舊 = 〔(360000 – 144000 )- 4000〕×40%=10600   (元
注意:折舊額由大變小。月折舊額根據年折舊額除以12來計算。
⑷年數總和法 (重點)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 ÷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年折舊率
[例]某企業固定資產原價1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淨殘值4000元每年折舊計算如:
(1)第1年計提折舊=(1000000-4000)×5/15=332000
(2)第2年計提折舊=(1000000-4000)×4/15=26500
(3)第3年計提折舊=(1000000-4000)×3/15=199200
(4)第4年計提折舊=(1000000-4000)×2/15=132800
(5)第5年計提折舊=(1000000-4000)×1/15=66400
注意:年數總和法開始就減預計淨殘值,而雙倍餘額遞減法最後兩年才減預計淨殘值。
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
借:製造費用   (基本生產車間固定資產) 1000
管理費用   (管理部門固定資產)   200
銷售費用   (銷售部門)    50
其他業務成本   (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產)50
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20人×1000折舊) 20000
貸:累計折舊    1300
注意:不管是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都轉入“管理費用 ”科目。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7. 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1) 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計算數)   1000000
   累計折舊(已計提的累計折舊)100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已計提的減值準備)0
貸: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原價) 2000000
(2) 收回出售固定資產價款1200000元
    借:銀行存款   12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1200000
(3) 收回殘料變價收入20000元。
   借:銀行存款   2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20000
(4) 發生清理費用20000元、營業稅1200000×5%=60000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    8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60000
    銀行存款   20000
(5)殘料入庫,估計價值50000元。
   借:原材料 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50000
(6) 確定由個人或保險公司理賠損失1500000元。
借:其他應收款   1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1500000
(7) 清理淨損溢。
a、 屬於出售固定資產實現的利得。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
b、   屬於出售、報廢固定資產的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c、屬於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8. 自行研究開發無形資產的核算
(1) 研究階段:
發生研發支出時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200
    貸:銀行存款   200
期末研發支出轉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2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200
(2) 開發階段
開發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30
   貸:銀行存款   30
開發完成並形成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3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30
(3)無形資產攤銷
借:管理費用   4
其他業務成本   3
貸:   累計攤銷 7
9.非貨幣性薪酬
⑴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
例1某家電企業200名職工,其中生產人員170人,管理人員30名。企業用自己的產品每台成本900元作福利發放給職工,該產品市價1000元,增值稅率17%。
借:生產成本   ( 170 ×1000(1+17%))   198900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30×1000(1+17%))   351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200人×1000(1+17%))234000
同時:視同銷售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234000
    貸 主營業務收入 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人×900)180000
貸:庫存商品   180000
⑵將企業擁有的汽車、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
例1某企業給20名經理每人提供小氣車一輛,小汽車每輛每月計提折舊1000元;給高級管理人員5人每人租賃公寓一套月租金8000元。
借:管理費用 (20人×1000+5人×8000) 60000
製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60000
同時計提折舊: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20人×1000) 20000
   貸:累計折舊   20000
10. 應交增值稅的核算
⑴計算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時注意:計算扣稅   免稅農產品扣除率10%
   運費扣除率7%
   廢舊物資扣除率13%
⑵“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核算。
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福利、消費)其進項稅額通過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核算。
3個典型業務
例1、庫存意外火災毀損外購原材料成本10000元稅金1700 。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11700
貸:原材料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700
例2企業建造廠房領用外購原材料5000元,增值稅稅額8500元。
借:在建工程58500
貸:原材料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00
例3職工醫院領用領用外購原材料5000元,增值稅稅額8500元。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58500
貸:原材料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00
⑶視同銷售
企業將自產或委託加工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在建工程)、福利、消費,
將自產或委託加工或購買貨物用於 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分配給股東、贈送他人(營業外支出)。
例:企業將自產的產品用於自行建造俱樂部。該產品成本為200000元,計稅價格300000元增值稅率17%。
借: 在建工程    251000
長期股權投資
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
(4)交納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11.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下的銷售
例:甲企業3月1日銷售商品10000件,每件商品價格20元(不含增值稅),每件成本12元稅率17%;由於成批銷售,甲公司給予購貨方10%的商業折扣,並在銷售契約規定現金折扣的條件為2/10,1/20,n/30;產品3月日1發出,購貨方3月9日付款。假定計算現金折扣時考慮增值稅。(注意條件)
(1) 借:應收帳款   2106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20(1-10%)) 18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06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20000
貸:庫存商品 120000
(2)3月9日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 206388
財務費用 (180000+3060)×2%)   4212
貸:應收帳款 2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