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借款費用

第十三章借款費用
1. 借款費用的四部分:利息、溢價(折價)攤銷、輔助費用、外幣借款匯兌差額。
2. 借款可分為專門借款和其他借款
(1)對於其他借款產生的借款費用,要記住兩句話: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1) 對於專門借款發生的借款費用[四部分],有兩個去向:資本化和費用化。
輔助費用費用化a、金額較小,簡化,計入當期財務費用資本化時,既不與資本化期間相聯繫,也不與資產支出數量相掛鈎。
b、金額較大,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發生的,計入的財務費用
資本化c、金額較大,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計入在建工程,
匯兌差額費用化a、如不在資本化期間發生的,計入財務費用資本化時,只與資本化期間相聯繫,而不與資產支出相掛鈎
資本化b、如在資本化期間發生的,計入在建工程
利息(包括溢折價攤銷)費用化a、除資本化利息(折價溢價攤銷)以外的利息計入財務費用在資本化時,既要與資本化期間相聯繫,也要與資產支出相掛鈎
資本化b、計算出資本化的金額後,將這部分利息進行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

3.專門借款發生的利息(包括折價溢價攤銷)在資本化: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σ[每筆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占用的天數/會計期間涵蓋的天數)]
資本化率=(債券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當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債券期初賬面價值×100%(債券期初賬面價值可以簡化為年初帳面價值)
加權平均利率=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a資本化起點1.資產支出已經發生(1)支付現金
(2)轉移非現金資產
(3)承擔帶息債務
2.借款費用已經發生
3.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開始
b資本化終點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實體建造實質上已經完成
與設計或契約要求相符合或基本相符
支出金額很少或幾乎不再發生
c暫停資本化在資本化期間,工程發生了非正常中斷(即計畫外的中斷),並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三個月

在運用上述公式計算資本化金額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當企業的累計資產支出總額超出了專門借款總額時,對於超出部分的資產支出數不應當納入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的計算範圍;
第二,所購建固定資產的各部分分別完工,而且各部分可單獨使用,並且使該部分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實質上已經完成,則應當停止該部分資產借款費用資本化;
第三,當期允許企業資本化的利息金額不得超過當期專門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