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山2006年深圳注協CPA會計輔導筆記-第三章

第 三 章 存 貨
本章2002年試題的分數為4分,2003年試題的分數為1.5分,2004年試題的分數為3.5分。
從考試試題看,本章分數不高,試題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客觀題考核的是與存貨計價有關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計算題。
和2004年版教材相比,本章內容未發生變化。
 第一節 存貨取得和發出的計價及核算
一、 存貨的概念及確認條件
(一)、存貨的概念,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存貨的確認
存貨在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才能加以確認:
1、該存貨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存貨的範圍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存貨》的規定,存貨主要包括:
 1、原材料:包括原料、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2、在產品:指企業正在製造尚未完工的生產物。在產品包括正在加工,已加工完畢尚未檢驗、已檢驗尚未入庫的產品。
 3、半成品:指尚未製造完工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4、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完工並驗收入庫的產品。企業受託代製品和代修品完工驗收入庫後可視為企業的產成品。
 5、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可供銷售的物品。商業企業的商品包括外購和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的可供銷售各種商品。
 6、包裝物:指出租、出售、出借的,用於包裝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容器。
需要注意的是,包裝物僅指容器,不包括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在原材料核算;包裝物僅指出租、出售、出借所用,自用的應作為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核算。
 7、低值易耗品:指不作為固定資產的各種用具物品。
 8、委託代銷商品:指委託其他單位代銷的商品。
 關於存貨的範圍需要說明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受託代銷商品的歸屬。受託代銷商品在售出之前應作為委託方的存貨處理。但為了使受託方加強對代銷商品的核算和管理,現行會計制度也要求受託方對其受託代銷商品納入賬核心算。但是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受託代銷商品”科目與“代銷商品款”科目餘額均填入“存貨”項目,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並沒有包括受託代銷商品,即受託代銷商品在資產負債表中並沒有確認為一項資產。
第二,關於在途商品等的處理。對於銷售方按銷售契約協定規定已確認銷售,而尚未發運給購貨方的商品,應作為購貨方的存貨;對於購貨方已收到商品但尚未收到銷貨方結算發票等的商品,應作為購貨方的存貨;對於購貨方已經確認為購進而尚未到達入庫的在途商品,應作為購貨方的存貨處理。
第三,對於約定未來購入的商品,不作為購入方的存貨處理。
二、 存貨入賬價值的基礎及其構成
存貨的計價包括取得時計價、發出時計價和期末計價三方面。
(一)存貨取得時計價應當以其取得時成本入賬。
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貨的採購成本一般包括採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直接歸屬於存貨採購的費用。
商品流通企業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採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等。
2.加工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
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分配方法。可選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按生產工人工資、按生產工人工時、按機器工時、按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及福利費之和)、按產成品產量等。
3.其他成本
其他成本是指除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用等。
 (二)下列費用不應當包括在存貨成本中,而應當在其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
2.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
3.商品流通企業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