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慢班《會計》講義二十

cpa慢班《會計》講義-第17章非貨幣性交換
 一、本章複習提示

1.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試中以前居於較重要的地位,主要以客觀題為主,有時作為綜合題中的一部分;但今年由於新準則變化很大,本章很多地方知識點已過時,考試中迴避的可能性很大,就變得不重要了。本章重點是換入多項資產的處理。
2.本年教材無變化。
3.本章複習方法:非貨幣性交易涉及資產的換入、換出,應與存貨的增加、減少,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投資的增加、減少結合起來複習。

二、本章重要考點
 1.非貨幣性交易中不涉及補價的處理
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企業換入的資產一般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實際成本。如果換入的是存貨,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實際成本。
[例1]甲公司以庫存商品80萬元(已提跌價準備10萬元,公允價值100萬元),換入乙公司一台設備,另支付運費3萬元(假設增值稅不抵扣)。則換入設備的入賬價值為90萬元:
借:固定資產900000 
存貨跌價準備100000 
貸:庫存商品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0 (100*17%)
 銀行存款(運費,無抵扣) 30000 
2.涉及補價的處理
(1)支付補價的企業:按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例2] 甲公司以庫存商品80萬元(已提跌價準備10萬元,公允價值100萬元),換入乙公司一台設備。甲公司支付運費3萬元(假設增值稅不抵扣),同時支付乙公司5萬元貨幣資金。則換入設備的入賬價值為95萬元:
借:固定資產950000
存貨跌價準備100000
貸:庫存商品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00(100*17%)
銀行存款(運費,無抵扣) 30000
銀行存款(補價) 50000
(2)收到補價的企業:按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減去收入補價,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應確認收益的計算公式是:
應確認的收益=a補價—b(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c(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
運用本公式時應注意:
①應交稅金不包括增值稅和所得稅;
②計算結果為正數,則計入營業外收入(貸方);計算結果為負數,則計入營業外支出(借方)。
[例3]甲公司以庫存商品80萬元(已提跌價準備10萬元,公允價值100萬元),換入乙公司一台設備,甲公司支付運費3萬元,同時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補價5萬元。假設交易過程中不考慮增值稅以外的相關稅費。
根據公式計算應確認的收益:
應確認的收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交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
=50000—(50000/1000000*700000)—(50000/1000000*0))
=50000—35000—0
=15000(元)
則換入設備的入賬價值為86.5萬元:
借:固定資產865000
銀行存款(補價)50000
存貨跌價準備100000
 貸:庫存商品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00(100*17%)
 銀行存款(運費,無抵扣) 30000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入 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