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經濟法基本知識(8)

第一章 經濟法基本知識(8)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一、經濟法律責任的概念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因實施了違反經濟法律法規的行為而應承擔的由法律規定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責任。

二、違反經濟法法律責任的形式

(一)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種類:1、民事責任;2、行政責任;3、刑事責任。部分學者將前兩項責任中涉及經濟內容的部分稱為經濟責任。

三、解決經濟糾紛的方式

(一)仲裁

仲裁委員會獨立於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係,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係。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具備以下條件:

(1)有仲裁協定;

(2)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所依據的事實、理由;

(3)屬於仲裁委員會受理的範圍;

(4)受理仲裁的仲裁機構有管轄權。

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定要求組成仲裁庭。仲裁庭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應當及時作出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如果當事人一方不履行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二)訴訟

當事人起訴除了須具備規定的有關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受理的法院有管轄權;

(2)當事人沒有事先或事後約定由仲裁機構裁決的協定;

(3)當事人沒有就同一事實、同一訴訟標的再向法院提起訴訟。

我國人民法院審理經濟糾紛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