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會計法(6)

第十三章 會計法(6) (二)會計人員

(1)會計人員的任職資格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會計證的頒發和管理按屬地原則由所在地的同級財政部門負責。

取得會計證必須符合四項基本條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國家財經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及技能;熱愛會計工作、秉公辦事。

會計證實行註冊登記和年檢考核制度。取得會計證的人員,被單位聘(任)用從事會計工作時,應由所在單位提出申請,並在30日內到發證機關進行註冊登記,註冊後的持證人員作為正式會計人員管理。未經註冊登記的會計證不予辦理年檢。在崗會計人員應按規定向發證機關辦理會計證年檢。年檢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

持證會計人員調離原單位的,應在離崗日30日內,由所在單位報發證機關備案。離崗後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按規定辦理註冊登記後,其所持會計證可繼續使用。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除前述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2)會計人員調動或離職時應當辦理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會計人員辦理移交手續前,必須及時做好以下工作:1、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2、尚未登記的賬目,應當登記完畢,並在最後一筆餘額後加蓋經辦人員印章。3、整理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寫出書面材料。4、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當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印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簿、發票、檔案、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還應當在移交清冊中列明會計軟體和密碼、會計軟體數據磁碟(磁帶等)及有關資料、實物等內容。

移交人員在辦理移交時,要按移交清冊逐項移交;接替人員要逐項核對點收。1、現金、有價證券要根據會計賬簿有關記錄進行點交。庫存現金、有價證券必須與會計賬簿記錄保持一致。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註明,由移交人員負責。3、銀行存款賬戶餘額要與銀行對賬單核對,如不一致,應當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賬戶餘額要與總賬有關賬戶餘額核對相符;必要時,予以抽查或與他人核對。4、移交人員經管的票據、印章和其他實物等,必須交接清楚;移交人員從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要對有關電子數據在實際操作狀態下進行交接。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還必須將全部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詳細介紹。對需要移交的遺留問題,應當寫出書面材料。交接完畢後,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要在移交註冊上籤名或者蓋章。並應在移交註冊上註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的職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移交清冊一般應當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接替人員應當繼續使用移交的會計賬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賬,以保持會計記錄的連續性。

(3)會計人員應遵守職業道德

(4)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年度內未接受繼續教育或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繼續教育時間的會計人員,如無正當理由的,予以警告;連續2年未接受繼續教育或連續2年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繼續教育時間的會計人員,不予辦理會計證年檢,不得參加上一檔次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審,不得參加先進會計工作者評選,財政部門不予頒發會計人員榮譽證書;會計人員所在單位負有責任的,其單位不得申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資格;連續3年未接受繼續教育或連續3年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繼續教育時間的會計人員,由省級財政部門作出或建議作出取消其會計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會計人員所在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的決定;被取消會計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證書的會計人員和單位,2年內(含2年)不得重新參加會計證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考試或評審、申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