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會計法(5)

第十三章 會計法(5) 三、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一)會計機構

(1)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設定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定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定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六項基本條件:一是堅持原則,廉潔奉公;二是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三是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於2年;四是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五是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六是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要求。

不具備設定會計機構和配備會計人員條件的,應當根據《代理記賬管理暫行辦法》,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定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總會計師由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擔任。

總會計師負責組織本單位的下列工作:一是編制和執行預算、財務收支計畫、信貸計畫,擬訂資金籌措和使用方案,開闢財源,有效地使用資金;二是進行成本費用預測、計畫、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單位有關部門降低消耗、節約費用、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建立、健全經濟核算制度,利用財務會計資料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四是承辦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交辦的其他工作。

總會計師行使下列職權:對違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經濟上造成損失、浪費的行為,有權制止或者糾正。制止或者糾正無效時,提請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處理。總會計師有權組織本單位各職能部門、直屬基層組織的經濟核算、財務會計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總會計師主管審批財務收支工作。預算、財務收支計畫、成本和費用計畫、信貸計畫、財務專題報告、會計決算報表,須經總會計師簽署。涉及財務收支的重大業務計畫、經濟契約、經濟協定等,在單位內部須經總會計師會簽。會計人員的任用、晉升、調動、獎懲,應當事先徵求總會計師的意見。財會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的人選,應當由總會計師進行業務考核,依照有關規定審批。

企業的總會計師由本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或者聘任;免職或者解聘程式與任命或者聘任程式相同。事業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總會計師依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命或者聘任;免職或者解聘程式與任命或者聘任程式相同。總會計師必須具備法定要求的條件。

(2)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

主要內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分工;稽核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審核會計憑證和覆核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方法。

建立會計機構內部稽核制度目的在於防止會計核算工作上的差錯和有關人員的舞弊,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

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