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企業法(7)

第二章 企業法(7)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一

一、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一)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概念:又稱國有企業,是指以生產資料全民所有為基礎的,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

考生在複習是應注意掌握其概念及設立的含義: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是一種組建企業的活動;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行為是一種法律行為;3、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是一種經濟行為。

(二)重點掌握全民所有制企業設立的條件:1、產品為社會需要;2、有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的必要條件。3、有自己的名稱和生產經營場所。4、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5、有自己的組織機構;6、有明確的經營範圍;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要記住並做到了解其內容。

(三)設立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程式

(1)必須依照法律和國務院規定,報請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審核批准。考生應注意這種審批標準分兩種:一是設立全民所有制企業其設立者必須是某個全民所有制單位,該單位設立一個企業會影響國有資產等方面的變化,必須報經其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審批;二是一些特殊經營範圍還必須經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政府批准。

(2)必須辦理工商登記。

(二)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變更和終止

(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變更是指企業的合併、分立以及其他事項的變更。企業的合併分為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在95年曾出過填充題。分立分為部分分立和全部分立。企業變更的程式為:1、報經有關部門批准;2、辦理變更登記手續;3、公告。

(2)考生在複習全民所有制的終止時要注意掌握:企業終止是指該企業法人資格的撤銷,企業終止後不再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企業終止時,必須保護其財產,依法清理債權債務。

全民所有制企業終止原因:1、被責令撤銷(因違反法律法規,由人民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決定);2、決定解散(由主管部門決定);3、被宣告破產(由法院決定);4、其他原因。

全民所有制企業終止的程式:1、作出決定;2、依法清理債權債務;3、依法辦理註銷登記;4、公告。

考生應注意企業的變更和終止與企業的設立程式

相似,都是先經政府和主管部門批准,然後再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

二、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營權

(一)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營權的概念:是指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考生要注意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區分。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對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特指所有人對自己的財產。

(二)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的特點

(1)是國有財產所有權的派生權利;

企業經營權不包括收益權,並不是說企業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國有資產,在對外交往活動中無權取得收入。企業運用國有資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是有權從他方取得收入的。企業取得的收入還要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所謂企業經營權不包括收益杈,是指企業經營的所得最終歸

國家。與其他所有企業一樣,企業取得的收益歸投資人,而不是歸企業自身所有。

(2)主體是全民所有制單位。

(3)客體是全民所有制的整體財產。

(4)是一種企業管理綜合權利。

(三)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的內容

(1)生產經營決策權,包括1、有權自主作出生產經營決策;2、有權決定在本行業內或跨行業調整經營範圍;3、對國家下達的指令性計畫,有權要求與需方簽訂契約,否則可以不生產;4、對國家下達的指令性計畫,對缺乏應由國家計畫保證的能源、物資供應、運輸條件的,有權要求調整,計畫下達部門不調整的,有權不執行;5、除國務院、省級政府的計畫部門以及授權部門之外,任何其他部門下達的指令性計畫,企業有權不執行。(2)產品勞務定價權;(3)產品銷售權;(4)物資採購權;(5)進出口權;(6)投資決策權;(7)留用資金支配權;(8)資產處置權;(9)聯營、兼併權;(10)勞動用工權;(11)人事管理權;(12)工資、獎金分配權;(13)內部機構設定權;(14)拒絕攤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