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系列稅收政策問答

問:近期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有哪些新的稅收政策?

答:為了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和創新,國務院最近決定:

一、對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10%以上(包括10%)的,允許再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其實際發生額的5 0%如大於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可準於抵扣其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的部分;超過部分,當年和以後年度均不再予以抵扣。

上述規定不適用於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後,當年沒有應納稅所得額的企業。(中華會計網校著作權所有嚴禁轉載)

技術開發費,是指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設備調試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製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畫的中間實驗費、研究機構人員的工資、研究設備的折舊以及與新產品的試製和技術研究有關的其他經費;不含企業從其他單位購進技術或受讓技術使用權而支付的購置或使用費,以及從事技術開發業務的企業發生的屬於技術開發服務業務的營業成本、費用。

二、對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金額內採購國產設備,如該類設備屬免稅目錄範圍,且該企業具備一定條件,可全額退還國產設備增值稅。

問:國家對外商投資於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哪些傾斜政策?

答:為鼓勵外商投資於我國中西部地區,國務院最近決定,地設在中西部地區的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在現行優惠政策執行期滿後的三年(指享受稅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減免稅期滿後的三年)內,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可執行本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從事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和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聯合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和限制乙類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

問: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不到位,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能享受嗎?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對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其中沒有限定投資額度。為正確執行優惠政策,加強管理,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投資不到位有關企業所得稅稅務處理問題予以明確:

一、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投資不到位,是指在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或投資契約明確的出資期限內,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無合法理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其註冊資本部分的出資義務。

二、對外國投資者投資不到位的外商投資企業,在有關部門取消其外商投資企業資格之前,可暫按外商投資企業的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對其中外國投資者已投入的資本金未達到企業投資各方已到位資本金25%的外商投資企業,不予享受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收優惠待遇。

三、對外國投資者投資不到位但尚未被取消外商投資企業資格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投資者在以後年度補投資金到位或投入的資本達到企業投資各方已到位資本金25%的,可以從該年度起享受稅法規定的減低稅率優惠,以及自企業獲利年度起計算的定期減免稅期的剩餘年限優惠,不得追補享受該年度以前經營期間相應的稅收優惠。

問:對外國企業預提所得稅的扣繳有什麼變化?

答:據反映,我國境內一些企事業單位或部門(以下簡稱國內支付單位),對按契約規定應在本期支付給外國企業的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費用,已計入企業本期的成本、費用,但由於種種原因,未實際支付上述款項。對此種情況,國內支付單位是否應按照法律規定代扣外國企業預提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國內支付單位與外國企業簽訂借款、技術轉讓、財產租賃等契約或協定,按契約或協定規定支付的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款項,凡已計入本期國內支付單位的成本、費用的,無論是否實際支付上述款項,均認同為已支付,並應按照稅法的規定代扣代繳外國企業預提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