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經驗談

面對各種考試,考生們都希望找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以下是三位順利取得註冊稅務師執業資格證書的“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夠給讀者以借鑑。
 

經驗一:大網撒、重點抓

張先生原本是“門外漢”,對財務會計和稅法一竅不通,要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再到融會貫通掌握,的確有一定的難度。他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戲稱為“大網撒、重點抓”的點面結合法。

因為從拿到教材到考試僅有五個月的時間,所以每個月就必須學完一門。張先生要求自己每天至少保證4個小時的看書時間,而且,每小時至少要看10頁。如果有時間,還要儘量多看幾頁,以便騰出衝刺階段的全面複習時間。

張先生將每一科目的學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讀透教材階段,也就是“大網撒”階段。這個階段看書關鍵在於“細”,要逐章逐節仔細看,在讀透弄懂的基礎上,圈出看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然後分別記錄下來。第二階段是做題階段,既是對教材的消化理解階段,也是將知識點前後貫穿的階段,這個階段關鍵在於“透”。只有通過做習題,才能將知識點從前到後地串起來,才能對教材的理解達到“透”的程度。做習題也要得法,要一邊做一邊找出做錯的原因。第三個階段是再讀書階段,也就是“重點抓”的階段。這個階段,一邊將做題時弄錯的地方加深記憶,一邊注意新的稅收政策和經濟改革熱點,這些地方往往都是考試的重點。

經驗二:面面俱到法

劉先生是財會專業出身,他認為,要全面掌握教材,應該採用“面面俱到法”。

劉先生的原則是“寧可多看一千,絕不放過一點”。在他看來,考試的目的不僅在於拿個資格證書,而是為了真正學到知識;取得註冊稅務師資格的目的,不在於一定要從事稅務代理行業,而是要通過學習的過程,將從前的稅務、財會知識,不斷地充實、更新、積累、實踐。所以,在複習過程中,不論大小知識點,劉先生都給予同等重視,甚至常常就一個小知識點擴展出所有與其有關的知識點。做模擬題最可以檢驗自己的複習程度,所以,在做題過程中,出現錯題,劉先生通常會翻開教材再強化一下該知識點,考試前,基本達到了瞭然於胸的境地。劉先生認為重點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押所謂的重點、難點,成功率微乎其微。把目標定得較高往往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有些考生考前抓重點,目的是為了及格,結果只差那么一點點;另外一些考生把目標定在門門拿高分上,結果門門都順利過關了。

需要注意的是,劉先生的“面面俱到法”,必須有足夠的複習時間作為保證。

經驗三:重視答題技巧

劉小姐一直比較信奉“任何考試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她的順利通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自己“修煉”了數年的答題技巧。

她認為針對從事稅務代理行業的考生來說,一定要分清“考試是考試、工作是工作”。這些考生在執業時,通常執行的是一些地方性的稅收政策,而教材中所講的稅收政策,則是全國通用的巨觀稅收政策。所以,考生一旦將執業中的地方性規定混進去,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在複習時一定要把二者存在差異的部分記清、記牢。再者,通過這幾年的試卷不難看出,試題的計算量增大了,答題的時間很緊張。最好的辦法是,將前面單選、復選題中概念性、記憶性的題迅速、準確地做完,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做後面的題。在做綜合題時,要瀏覽全題,並把要答的題目搞清楚,然後再著手計算。因為往往這些題目中的問題是互為聯繫的,前面的答案就是後面問題的已知條件。(《財會信報》總第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