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單式預算

 國家預算的一種組織形式。作法是將同一預算年度內由財政集中和分配的全部預算收入和支出編制在一個預算平衡表中,平衡表科目由收入類科目、支出類科目和平衡三個部分組成。單式預算18世紀首創於英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這種預算組織形式。20世紀30年代後,歐洲一些已開發國家曾先後改為複式預算形式,但自80年代起,又紛紛放棄複式預算,轉而採用單式預算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級政府一直採用單式預算的組織形式。根據1991年9月6日國務院通過的《國家預算管理條例》,自1992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採用複式預算。單式預算的特點是:(1)整體性強。預算收支安排情況和全貌和預算平衡情況一目了然,便於對預算收支規模、結構及平衡關係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全面分析,也便於立法機構的審議和社會公眾的了解和監督;(2)便於統籌實施,組織預算執行,增強政府運用財政資金的力度;(3)結構簡單,易於編制實行。單式預算的不足是:不加區分地把不同性質的財政收支項目編制在一個預算內,不能真實反映預算收支平衡結果,不利於財政部門對不同性質的財政收支進行分別管理,不利於政府對財政收支活動進行經濟分析和比較,特別是各種性質的不同收支之間沒有對應關係,難以具體反映預算赤字和盈餘的成因及性質。同時,單式預算將國有資產收益(所有者收益)與國家稅收混在一起,國家經常性支出和投資支出混在一起,使國有資產產權關係模糊,企業經營責任不明確,參與企業分配的依據不清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