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稅務師全國考試稅法練習12

一、資料
  某金融機構主要經營存貸款業務,並提供其他金融勞務,2000年二季度發生了以下幾筆業務:
  1、“其他貸款利息收入”130萬元,其中票據貼現貸款利息收入30萬元,外匯轉貸業務利息收入100萬元(支付本期境外借入的外匯資金利息80萬元)。另外,“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賬戶反映同業往來利息收入25萬元。
  2、本期吸收存款5000萬元,取得貸款利息收入2000元(不含上述其他貸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本期應支付各項存款利息
1500萬元。
  3、2000年4月1日,以銀行存款300萬元向甲公司投資。協定規定,甲公司每年向該金融機構支付固定利潤36萬元,每月月末支付3萬元,本季度共收到甲公司支付的固定利潤9萬元。
  4、本期在提供金融勞務的同時,銷售賬單憑證、支票等取得收入3萬元,代收郵電費11萬元,收到乙公司委託放貸手續費收入6萬元(本期取得委託放貸利息收入60萬元,手續費按利息收入的10%計算)。
  5、本期實際收到的結算罰息收入20萬元;發生出納長款2萬元。
  6、因發放政策性貼息貸款獲得利差補貼收入6萬元。
  7、該金融機構兼營金銀業務,本期取得利差收入20萬元。
  8、本期收取“逾期貸款”利息收入15萬元。
二、要求:
  假設以上所有收入均分開核算,試計算該金融企業二季度應納營業稅額(金融保險業營業稅稅率按8%計算)。
三、答案:
  1、稅法規定,對金融企業經營外匯轉貸業務,以貸款利息減去借款利息後的餘額為營業額計算徵收營業稅;票據貼現利息收入應按規定徵收營業稅;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暫不徵收營業稅。
  應納營業稅=30×8%+(100-80)×8%=4萬元
  2、存款和購入金融商品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對一般貸款業務以利息收入全額為營業額計算徵收營業稅。
  應納營業稅=2000×8%=160萬元
  3、金融企業以資金入股形式對外投資,若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擔風險的,不徵收營業稅;對以貨幣資金投資但收取固定利潤或保底利潤的行為,應視同貸款業務徵稅。
  應納營業稅=9×8%=0.72萬元
  4、銷售賬單憑證、支票等屬於混合銷售行為,應徵收營業稅;代收的郵電費及手續費收入均應徵收營業稅;對委託放貸取得的利息收入應代扣代繳營業稅。
  應納營業稅=(3+11+6)×8%=1.6萬元
  應代扣代繳營業稅=60×8%=4.8萬元
  5、稅法規定,對金融機構當期實際收到的結算罰款、罰息、加息等收入應併入營業額中徵收營業稅;對金融機構的出納長款收入不征營業稅。
  應納營業稅=20×8%=16萬元
  6、利差補貼不征營業稅。
  7、金銀業務收入按規定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不征營業稅。
  8、“逾期貸款”利息收入在其實際收到利息時,視為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實現,徵收營業稅。
  應納營業稅=15×8%=1.2萬元
綜上,該企業二季度應納營業稅=4+160+0.72+1.6+1.6+1.2=169.12萬元
四、提示:關於金融保險業營業稅的計算問題,除上述有關內容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貸款業務分為一般貸款業務和轉貸業務兩類,稅法中所指的轉貸業務僅指外匯轉貸,除外匯轉貸業務以外的各種貸款均為一般貸款業務;
  2、金融機構辦理貼現、押匯業務按“其他金融業務”徵收營業稅,金融機構從事再貼現、轉貼現業務取得的收入,屬金融機構往來,暫不徵收營業稅;
  3、對郵政部門將郵政匯兌資金存入人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徵收營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