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會畢業生職業定位需要考慮的幾個因素

多年學習,終於等到走向社會的那一天,需要承擔起作為社會人的責任。但是很多學生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常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上大一的時候,沒有能夠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或經過幾年的專業課學習後,發現自己當初選擇的專業並不適合自己,現在馬上面臨畢業找工作,自己不知道是該優先考慮專業對口的工作,還是重新選擇一次,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還有許多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找工作時只考慮工作與專業對不對口,至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要從事的工作是否到底適合自己,從來就不曾考慮;或者是不分企業不分行業不分工作,盲目傳送求職簡歷;或者是在求職簡歷的求職意向一欄,寫著技術、銷售、部門經理等學多職種,沒有一個明確而核心的目標,而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也有的同學在就業壓力下,只要碰到一個單位想錄用自己,則不管該行業和該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趕緊簽了就業協定書,而且可能一下就簽了三五年。

當然,許多時候,迫於就業壓力,以上的種種做法也可以理解。但同時我們應看到,以上種種做法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很全面並且站在一個長遠角度來考慮我們的就業問題。如果我們在找工作之前沒有經過詳細分析就盲目地進行了選擇,那么三五年之後,我們很可能發現我們仍然面臨著選擇的困境:那就是繼續做現在的工作,自己覺得該工作不太適合自己,甚至感覺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沉悶或痛苦,工作了幾年也沒做出太大的成績;如果辭職重新選擇別的行業或職業,那么很可能意味著放棄現在積累的一些專業知識、行業背景和人際關係,不得不付出極高的“機會成本”。

而實際上,我們在擇業時比較科學理性的做法是:在開始找工作以前,應該首先對外界和自身的情況都進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詳細分析,進而初步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然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去尋找。

從外界的角度講,主要是當前的整體就業環境和就業趨勢,各行各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自己面臨的一些就業機會,以及自己的家庭環境等因素;

而從自身的角度講,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應該包括:

1 、我喜歡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

2 、我適合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性格、氣質、天賦才幹、智商情商等);

3 、我擅長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比如言語表達、邏輯推理、數字運算等);

4 、我能夠做什麼(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等);

最後經過對以上因素的綜合分析和權衡,來初步確定我們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並在就業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意識的去尋找。當然,對以上因素進行“分析和權衡”的基礎,是我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和能力傾向等都比較熟悉和了解。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歡或適合做的工作,那么我們可以藉助“職業測評”這個工具手段,來進一步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傾向等職業特徵和發展潛能,從而來幫助自己走好下一步。

同時,以上要素只是我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幾個方面,不能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每個人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考慮。在可銳職業顧問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現在情況很糟糕,沒有精力與能力來確定自己到底做什麼,只能一步步摸索著前進。事實是很多職業能力在不同的行業與職種中具有相關性,也許你目前的工作是不適合於自己,但是要注重相關能力的積累,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成長。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這種思想來麻痹自己,讓自己一直在不合適的崗位上長久的持續下去,如此只能以喪失未來的發展為代價。

希望廣大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理性的對待自己的選擇,在保證就業的大前提下,能夠更加的科學理性一些,無疑會更加有利於我們未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