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校大學生為何平平逃課 頹廢消極質疑讀大學意義

  近日,記者在採訪高校時聽到這樣一種聲音:一部分大學生厭學,對未來和前途迷茫,這不光表現在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中,有些大二、大三學生也是如此。

記者對此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厭學、逃課的現象在大連市諸多高校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全力以赴考入大學的青年處於如此狀態呢?

大四學生為了找工作缺課,大二大三的學生為什麼也缺課?

“上課沒意思”

本周三,記者在大連市某高校採訪時看到,一個應該有近200人聽課的課堂上僅坐了130人,這堂課還是機械專業學生一門較重要的基礎課。

記者在該校一棟男生宿舍樓里轉了轉,發現很多寢室都有曠課上網打遊戲、睡覺或談天的學生,問其原因,幾位學生的回答是:“上課沒意思。”

記者了解到,與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生的上座率還是相對較高的,而像政治、哲學等課程,大多數學生不願意上。老師點名時,有的同學找人幫著答到,有的一個寢室來幾個代表,一旦察覺老師有點名跡象,就發簡訊臨時通知室友過來。一部分學生即使人在課堂上,也是或半睡半醒,或看課外書。

對專業不感興趣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大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地方,但能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學生的大學生活和學習有很大影響。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約有一半學生在聯考填報志願時較迷茫,主要考慮的並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想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卻因父母的干預最終未能如願。進入大學後,很多對本專業興趣甚微的學生對學習採取消極態度。

孔進(化名)當初從大連市一所高中考入瀋陽某重點大學,由於某種原因,他沒能如願考入該校計算機專業,而是進了材料專業。一直喜歡計算機和電學的孔進對材料專業產生很大的牴觸心理,專業的課程他很少去上,任憑老師點名也不在乎,更多時間是旁聽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一段時間以後,孔進的多門課程掛了,現在讀大三的他已經面臨被學校勸退的局面。

質疑讀大學的意義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大學生從入學之初就有了危機感,面對這種危機,一部分人積極應對,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消極對待。消極的學生通常覺得自己前途一片迷茫,“現在連研究生找工作都那么難,本科生遍地都是,企業憑什麼要我呀。”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

一位大三學生無奈地對記者說:“大一時,我從不缺課,可期末考試的成績比那些平時不上課的同學也強不了多少,最後也沒拿上獎學金,倒是一些逃課參加學生會、社團的同學得到不少加分,成績一般的也得了獎學金。”現在讀大三的這位同學已經成了“老油條”,課是能逃就逃。

大連市某高校的小劉的想法也有一定代表性,他說:“看看我那些國中、國小同學,幾個沒考上大學的,現在混得都不錯,自己開旅行社的、開藥房的、做房地產的,有的連奧迪車都買了。”這讓小劉覺得“讀書無用”,文憑也不能當飯吃,漸漸的,他表現出對大學學習沒興趣,甚至厭倦。

讀書目的不明確,這是很多學生的現狀,這些學生從國小到高中,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目標只有一個,考大學,考個名牌大學。至於大學的本質是什麼,考上大學之後應該怎么辦,學生們不知道,家長們也不清楚。所以,到了大學校園之後,一批學生沒了動力和目標。

老師的課缺乏吸引力

大連某高校一位教授表示,目前大學教育還有缺失,學生在入學初沒有人幫助他們做一個大學規劃,“有頭腦”的大學生會主動請教學哥學姐和輔導員,而一部分學生則始終處於迷茫狀態,即使是在學習,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學,有不少人覺得“能拿文憑就行”。

有學者認為大學生上座率不高與授課老師有直接關係,老師的教學質量一般,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自然不願上課。對此有的大學已經試行讓學生自由選擇授課老師,學生選擇少的老師則被在考核中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