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驗"成就業"擋箭牌" 大學生實踐課何處補?

  “工作經驗”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門檻。為積累所謂的“工作經驗”,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學生們花樣百出。中小企業拿“工作經驗”當“擋箭牌”

在近日舉辦的河北省2007年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上,記者發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里普遍註明了“工作經驗”字樣。
在參會的近千家單位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他們為什麼這樣看重大學生的“工作經驗”?河北宇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此次招聘工程預算、平面設計、文秘、區域經理等方面人才11人,可是應屆畢業生中符合條件的不多。之所以看重“工作經驗”,是因為這樣的人才到崗位後立即能發揮作用,過去招了很多沒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花了大量資金和精力進行再培訓,剛一上路就跳槽了,損失太大了。中小企業一般都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河北易泰通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雷大力說,他們需要招聘若干名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參加這樣的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只是碰運氣,期待一些往屆畢業生來應聘。
雷大力說,過去用人單位比較看重大學生的各類證書,比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會計證、工程經理資格證書等等,現在拿到證書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拿到的證書與學業不匹配,有的缺乏實戰經驗,證書的“含金量”開始下降,企業用人不太“迷信”這些,越來越務實了。
來自河北大學的王小輝同學說,作為應屆畢業生根本沒什麼工作經驗,她參加了好幾次社會上的招聘會都無結果,本想在這次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有所收穫,可是用人單位普遍打出了“工作經驗”招牌,感覺希望很渺茫。
她說,每個人的“經驗”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大學生也不例外,她們的主要任務是做好知識儲備,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實踐”,才能鍛鍊出真正的“經驗”。所以,用人單位不能簡單地以“實踐經驗”來苛求應屆畢業生。

為積累“工作經驗”大學生花樣百出

“工作經驗”讓很多大學生感到無奈。一些大學生透露,為了積累所謂的“工作經驗”,他們被迫想出了很多應對“辦法”。不難看出,他們對用人單位要求的“工作經驗”有一定誤解。
有的大學生把“經歷”當“經驗”。河北聖雪葡萄糖有限公司招聘人員蘇邁說,面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很多畢業生往往在求職簡歷中這樣重點闡述所具備的“豐富經驗”:大一,做過推銷員,當過勤雜工,賣過報紙;大二,發過傳單,拉過廣告,做過家教;大三,當過服務生,賣過電話卡。回過頭來審視大學生所追求的“經驗”,則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經歷”,認為“進魚缸游一圈,就成了金魚”,於是不惜花費寶貴的時間,頻繁走過場。
有的大學生在求職簡歷上“做手腳”。河北南昊集團招聘人員楊振華說,從簡歷上看,一些實習經歷豐富、獲獎頻頻的“完美型”畢業生往往讓他們“打問號”。他在一次招聘會上接到了近百份求職簡歷,有1/3註明是學生會幹部,90%參加過社會實踐,可一參加面試就紛紛露餡。雖然這些“完美簡歷”中確實也不乏真正優秀的人才,但如果實在分辨不出真假,企業寧願不要。
有的大學生開始嘗試“零工資就業”“負工資就業”。燕山大學應屆畢業生於會肖說,為了能讓用人單位接收,有的同學不得不以一年或兩年時間不要工資為找工作的“敲門磚”,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契約。還有的做出了先自己花錢到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後再去企業求職的選擇。

判定“工作經驗”應有標準

面對新的就業形勢,如何讓大學生增長“工作經驗”?一些大學生呼籲,高校應加強與市場接軌的“實踐課”,讓大學生臨畢業時就找準定位,增強實踐技能。
河北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張小軍說,畢業前夕,學校雖然也安排畢業實習,但只是為了完成畢業論文。在實習單位只能看、不能練,走馬觀花,學不到什麼實際操作本領。
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專業的曹玉江說,臨近畢業時,學生們都把主要精力用在找關係、聯繫用人單位、如何製作簡歷,工作方向也很模糊。大家人心惶惶,沒有心思琢磨如何提高操作技能。現在看來,這只是求職中“治標”的辦法。
河北經貿大學學生處負責人周海亮說,今後為增長大學生工作經驗,他們會聯繫一些共建企業,多給學生在上學期間安排一些兼職機會,通過兼職經歷熟悉某一崗位的運作方式和工作要領,從而更容易被同類型的單位錄用。當然,兼職要處理好跟學業的關係。
在河北省2007年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來自吉林大學的李永麗受到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公司石家莊分公司賞識,並簽訂了就業意向書,有望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名文職人員。李永麗說,這可能得益於學校“大學生實習基地”對自己的鍛鍊,吉林大學與十幾家不同類型的企業簽約,學生可以到這些企業得到三個月到六個月的實戰鍛鍊。
據了解,為增加大學生工作經驗,河北師範大學對高年級學生實行“頂崗實習”,即由指導教師帶隊到農村基礎教育薄弱的中學頂崗,進行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系統教育教學實習,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全面了解和體驗教育教學實踐和教師的專業特性。
一些求職大學生還說,既然用人單位對工作經驗如此重視,但有無經驗如何認定?總不能光靠兩張嘴說吧?目前用人單位判定“工作經驗”還很隨意,有關部門應督促企業制定一些共性的招聘標準,技能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工作經驗,讓大學生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