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 農村垃圾問題

  熱點考試話題三: 農村垃圾問題

1. 對於這個社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背景:

(1)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平均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在0.8~1.0公斤左右,約為城鎮的70~80%,隨著農村工業化和外來人口的大幅增加,城鄉人均垃圾產生量都有快速增加與接近趨勢。

(2)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農業國家,長期來,由於農村傳統的社會結構形態和生產生活方式,農村垃圾因其數量較少、成份單一和易於分解,一直依靠堆積化肥、簡易填埋或自然腐爛等方式維繫著垃圾總量與生態平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現代生活方式的逐漸確立和城鄉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加上農業有機肥使用的忽視,農村垃圾問題由隱性呈顯性並愈益凸顯,成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

2.對於這個社會問題,戴斌老師建議還需要關注處理好 農村垃圾問題的意義:

(1)農村垃圾處理有利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讓廣大農民民眾與城市居民一樣更多享受現代文明成果;

(2)有利於減少環境污染引發的各類社會問題和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3)有利於改善生產投資環境,吸引更多人財物匯聚農村,尤其是發展壯大農村生態旅遊業;

(4)有利於廢物循環利用,加快構建節約型社會。

3.而造成農村垃圾處理難的原因主要有:

(1)是隨著社會發展,農村垃圾種類不斷增多,農藥瓶、塑膠袋等垃圾很難分解;

(2)農村缺乏垃圾處理設施,村民隨意亂倒亂放垃圾;

(3)農民對垃圾的危害認識不足,環保意識不強。

4. 參考對策:

(1)通過集中分揀、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等環節,就地處理垃圾。

(2)借鑑城市社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選擇自覺收集、義務清掃、有償包乾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農村多樣化保潔措施。自覺收集,就是要求每個農產生活垃圾裝入垃圾袋(筒),方便統一運送與管理。義務清掃,就是實行門前屋後衛生“三包”,做到自家衛生自家清。有償包乾,就是將村莊劃分若干衛生區域,由村保潔員進行衛生包乾。物業管理,適用於農村新社區和一些城鎮化程度高的農村。

(3)就地減量化分類的方法。對食物垃圾,採取就地生態處理。對非食物垃圾,採用就地分揀處理,即要求村民先將非食性垃圾放入由村設定的非食余垃圾箱,由保潔員定時運到村集中堆放場進行分類。這樣以來就能既有效節省了處理成本,又產生了優質有機肥源和可再生資源回收。

(4)健全組織網路。完善城鄉一體的垃圾處理工作網路,加快城鄉共享的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垃圾綜合處理體系建設,提高農村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

(5)在制度保障上,要加快完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相關條例和工作規劃方案,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垃圾處理日常保潔、清運和管理等制度,保證垃圾處理有章可依,全程控制,長效治理。

(6)配置上,要堅持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方向,實行垃圾處理開放式、低門檻市場準人,吸引更多有實力和潛力的工商企業投入城鄉垃圾開發市場。

(7)手段上,要注重從源頭控制垃圾產生。通過收取過度包裝稅、固體廢物處理稅、資源占用稅等,促使生產企業科學處置垃圾。探索研究並制定農產垃圾有償處理辦法,引導農民進行垃圾分類及堆肥化處理,促使垃圾總量減少。

(8)要注重農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培養,引導他們自覺遵守垃圾分類存放等要求,逐步形成“潔淨家園,從我做起”的新風尚。要規範村民衛生保潔公約,動員更多民眾自覺投身村莊衛生保潔工作,廣泛開展“環境衛生知識進農家”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