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美國能源的兩個“戰場”

  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到向伊拉克增兵等問題上時,國會中的民主黨人也在努力開闢另外一個反擊布希政策的戰場,那就是能源“戰場”。

還是在中期選舉時,民主黨就在競選綱領中明確地提出要減少美國對石油的依賴,通過加大對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降低能源價格。當時,正躊躇滿志地走向眾議院議長寶座的南希·佩洛西,對布希政府的能源政策提出了嚴厲批評,堅信布希政府的能源政策對於美國人民來說是個“可憐的失敗”。佩洛西特彆強調,是“把能源美元投到(美國)中西部而不是中東”的時候了。

事實上,民主黨人對布希政府尤其不滿的兩個問題———伊拉克戰爭和能源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是互為表里的。儘管布希政府一直避免將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與能源問題聯繫在一起,但在副總統切尼牽頭的國家能源政策開發集團(nepdg)給布希的報告中,就曾赫然地提到“政府的首要任務不是什麼‘反恐戰’,而是解決能源依賴問題”。

2003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下令商務部公開了切尼領導的能源特別小組的所有檔案,這些檔案包括伊拉克、阿聯和沙特油田位置圖和薩達姆與外國石油公司就開發伊石油的交易圖表。這些檔案至少證明,早在“9·11”事件前,伊拉克的政權更替就已經被提上日程。

耐人尋味的是,在題為“加強全球聯盟”的切尼報告的第8章中,美國能源藍圖的設計者們就旗幟鮮明地指出,為了確保到2024年時能滿足每天額外增加750萬桶的石油需求,除掉美國的戰略、政治和經濟“障礙”已經勢在必行。由於這些“障礙”大部分是政局動盪的國家,這意味著美國必須靠軍事存在來確保石油的安全供應。

為此,切尼提議要通過軍事途徑解決能源問題,這也可以部分地幫助人們理解,為什麼布希政府要不惜代價堅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保持軍事、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為什麼美國那樣熱衷於強化與喬治亞等國的關係。

但民主黨的思路卻有所不同。雖然在減少能源依賴方面追求相近,但在行動方面,民主黨則更傾向於向內發掘潛力,而不是切尼式的向外擴展。

在掌控眾參兩院後,民主黨人以及相當一部分共和黨人已經把增加對清潔能源研究的資金投入,鼓勵利用生物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擺上了新一屆國會的議事日程。在擴大墨西哥灣的石油開採面積的同時,國會還在積極考慮協調與地方的關係,力圖調動州的積極性,把擴大開採力度和環保結合起來。一個可以考慮的做法是,建立新的液化天然氣輸送管道,讓石油公司和州政府分享石油利潤,使它們不反對在所轄的沿海地區開採石油。

州長選舉的結果,也令人滿意。環保主義者德瓦爾·派屈克當選麻薩諸塞州州長,意味著該州將加入“地區溫室氣體提議”,而施瓦辛格在加州的連任則更具象徵意義。儘管也是共和黨人,但施瓦辛格卻一直反對布希政府在《京都議定書》上的立場,而他能夠成功連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選民認可他推行的環保政策。施瓦辛格在選舉中常常談到的環境、全球升溫、可再生能源等話題,也正是許多選民愛聽、媒體樂於傳播的話題。

種種跡象表明,布希政府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深陷困境,不僅給了新一屆國會壯大聲勢的機會,也給了國會在能源問題上更大的迴旋餘地。而如何加強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國際能源合作,能否在全球變暖問題上有更積極的作為,由此也便成為了牽動全世界神經的“敏感話題”,並會深遠地影響到國際政治和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