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實現持續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既要加快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又如何保持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應是一個重要問題,它的意義十分重太。 
1、是我國老舊工業企業改造的重要方向。工業化程度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在未來的20年中,我國工業增長速度在過去10年的基礎上將繼續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用能量將隨之增長,由此導致的環境污染防治與工業發燕尾服的矛盾將十分突出。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在以往相當長的時期里,走的是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這些工業企業設備陳舊老化,技術落後,能源(資源)消耗高,效益差,嚴重污染環境。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在80年代10年中,我國僅20%的企業進行了較全面的技術改造,而真正達到技術先進和現代化管理水平以及符合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則很少。因此,老舊工業企業改造將是我國的一個長期任務,而實現“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和“環境可容”的多重目標,則是今後老舊工來企業改造的重要方向。其效果可以緩解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由於工業持續高速發展、能源消費量隨之增加所導致的環境與工業發展的矛盾,改變我國工業污染防治比工業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加快償還污染治理欠帳的速度。
2、是實現健全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基於經濟、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概念,我們認為以“經濟”為唯一目標的小康社會不是一個健全的小康社會。健全的小康社會實質上是一個多重目標的小康社會,它除了要求經濟收入、能源消費數量及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外,環境生態目標是健全小康社會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了環境污染的控制程度、重點城市環境質量的提高程度、自然生態惡化趨勢的緩解程度等。而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走經濟、能源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的道路。
3、是改革開放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樣,保護環境不僅是保護生產力,也是發展生產力。改革的任務之一就是要通過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資源價格體系和市場體系,改革過去那種“產品高價”、“原料低價”和“資源無價”的扭曲現象,充分發揮環境與資源作為資源與生產力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開放的角度看,我們不僅要在保護環境中利用外資,也要在利用外資中保護環境。所以,環境保護是從根本上有利於改革開放的大事。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會為外資流入創造條件,有了資金則會促進經濟的發展。
4、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經濟、資源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是人類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能源和各種資源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隨之將產生愈來愈嚴重的區域及全球性各類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不僅會發生在某一個國家或地區;而且會遍及全球。目前舉世矚目的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三大主要環境問題已成為沒有國界的全球性環境問題。這也是人類社會至產業革命以來那種高生產、高消費和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後果,而且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地穩定全球氣候,也不可能靠某一個國家的單獨行動,在全球範圍內來解決這些環境問題。經濟、能源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
5、是我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環境和各類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是生存與發展之本,如果破壞了這個基礎,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都要受到制約。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量少,為發展提供的空間有限,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保證子孫後代的永續使用。
各類環境問題都是由於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中忽視環境保護的結果。我國的環境問題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適當地解決環境問題,經濟建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我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我們不能走工業化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和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控制環境問題”的道路和模式。因為,我們不能借鑑那種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方式,這種短期看得見的“效益”將很快消失,而後果是經濟發展受阻。而將大量的資金用於環境保護對我國來講意味著放慢經濟發展速度,而且隨之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並使環境保護失去持久的經濟支持能力,不利於環境保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