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未雨綢繆·應對後奧運風險

  未雨綢繆應對後奧運風險

——訪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劍研究員 

記者:再過幾天就將進入2008年北京奧運會兩周年倒計時了,相關的深層次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比如,從歷屆奧運會運行情況看,如何應對後奧運風險,一直是各主辦城市面臨的難題。那么,通常所說的後奧運風險主要有哪些內容?

陳劍:後奧運風險,一是指後奧運的“低谷效應”。在奧運籌備期內,由於奧運會場館建設和為滿足奧運會需求而進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帶來投資的大量增長。以北京為例,為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在奧運會籌備期內,與奧運會有關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就超過1800億元。隨著奧運會的結束,這方面的投資需求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如果不未雨綢繆,就有可能造成經濟成長放慢,甚至停滯,不利於城市經濟平穩發展。這種由投資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經濟成長速度下降的現象被稱為奧運經濟的“低谷效應”。

二是指場館的賽後利用。奧運期間需新建大量比賽場館,奧運會結束後,如何避免場館閒置就成為各主辦城市面臨的難題,耗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僅養護費用就會成為舉辦城市的沉重負擔。

記者:那么,你認為應如何應對後奧運低谷效應呢?

陳劍:在我看來,要降低後奧運風險,一是在空間布局上進行調整,北京的奧運場館主要集中在北城,應當利用政府直接投資等手段引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向南城、郊區傾斜,以改變投資過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區的狀況。二是要對奧運前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行合理安排以平抑投資波動。為避免後奧運時期投資大幅下滑,應適當安排部分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特別是與奧運無關又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延至奧運後建設,以平衡奧運前後的投資規模。

記者: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各主辦城市在場館的賽後利用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

陳劍:雅典的經驗值得借鑑。雅典奧運會場館的賽後利用堅持三項原則:一是不孤立地考慮某一場館,而將其與周圍地區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使對該場館的利用能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助推器,實現場館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創造和開拓新的需求市場,拓寬場館利用渠道;眾多場館的賽後利用需要協調,之間不能相互競爭。三是場館賽後利用的招標面向國內外,而且讓公共機構以及私人企業都參與進來,並儘量讓民間資本參與到賽後場館的利用上,對場館實行項目管理。

韓國的經驗也值得借鑑。首爾體育館在2002年世界盃足球比賽中被用作主賽場和開幕式、閉幕式的場地,由於建造昂貴,回收資金和維護都是大難題。設計者事先考慮到了賽後的利用,有效地擴展了賽後利用的空間。他們採用許多新技術:自然採光和滑動屋頂提供了更多的視覺享受,活動座椅可滿足各種體育賽事進行位置安排的需求,既可繼續進行足球賽,也可進行韓國人最喜愛的棒球運動,還可進行大型演出。此外還有電影院、大型購物中心、游泳池和健身中心等附屬建築,而整個體育場還是個多功能的大型餐廳。由於多功能運用,使得這個體育館每月能為首爾市政府賺100萬美元。

記者:在場館的後期利用方面,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降低風險?

陳劍:其一,場館建設本著節儉的原則。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一直倡導節儉辦奧運,在奧運場館選址、規劃和設計等方面,既要符合舉辦奧運會的要求,又要充分考慮賽後利用,使奧運場館能夠長期為人民的健身、文化和休閒服務。為降低奧運風險,北京增加了臨時場館建設;一些開工場館取消了部分建設內容;有的體育場館適當加以改造,增添一些臨時設施就能滿足需要;本著節儉,也打破“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陳規陋習,對一些難以賽後加以利用和開發的項目場館或設施,就搞一些臨時建設。

其二,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投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建設,如全部由國家投資會超出政府承受的限度,而且風險大,缺少活力。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社會投資占了投資總額一半以上,這使政府投資的壓力小了許多,而企業也可在政府的市場開發中找到自己的平台。其他項目投資都是企業聯合體公開競標,然後投資、運營。這種機制對控制投資規模和賽後利用都有好處。

其三,充分考慮奧運會後場館的改造利用。對比賽場館的後期利用,採取商業開發,酒店、展覽、會議等綜合利用,以提高場館的利用價值,這是一條有效方法。以奧林匹克公園的中心區為例,這一區域將包括2008年奧運會的主要場館、大型會展中心、超高層智慧型化多功能大廳、大型購物中心,奧運會後將成為有吸引力的現代健身休閒、展覽中心。為確保2008年奧運會後長期使用,許多場地都預留了大面積的商業服務設施。在216萬平方米的奧林匹克公園內,場館面積占到100萬平方米,設有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和射箭場等場所。同時,還規劃建設了酒店、會議、商業、辦公等其他配套服務設施,這給賽後利用創造了良好條件。國家體育館在奧運會期間將做為體操比賽和手球、排球決賽場地,在賽後則有可能成為大型文藝演出場地。奧運會期間用作桌球、羽毛球、擊劍、摔跤比賽等場館,奧運會之後將成為公共文化娛樂活動場地。

其四,根據場館特點,採取適當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採用集團化經營管理。目前,綜合性體育場館的經營大多採用內部承包責任制辦法,這造成了各場館、項目相對獨立經營的局面,不利於消費者系統消費。採用場館集團化經營,可以合理地配置場館資源,有效避免單獨經營、單獨消費的情況;還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場館優勢,合理利用資金形成拳頭項目;並在人員分工上,責任明確,專職專責,作到管辦分離。從經營效果看,也便於採用通卡、通票的作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經營,使場館經營逐漸向大眾體育健身的會員制過渡。因此,場館採用集團化經營對於場館多、項目全的單位是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專業的體育經理(經紀)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體育經理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具有豐富、科學的體育經營、管理經驗、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辦法,能夠根據場館的資產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及市場定位,合理引進適合民眾需求的體育健身項目,並通過商業運作擴大場館的創收範圍。由於管理公司在人員培訓、資源配備、場館設施的維護、保養等方面具有先進的管理辦法,能帶動場館的管理水平,延長場館設施的使用年限。尤其是,引入體育經理公司及管理公司,可充分發揮資產所有者對資源、項目的監督作用,形成綜合性體育場館經營開發的一整條科學經營管理流水線——“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流水線”,因此,國外許多國家都採用體育經理公司的作法,如比利時、法國、美國等國家。對我國而言,通過引進體育經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培養綜合性體育場館需要的人才,為自我發展積累豐富經驗。 連結

政協委員提案建議開展後奧運經濟研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今年年初收到一份委員提案(提案號:第1125號,提案人:王燦熾),建議開展後奧運經濟研究。

提案人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於北京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其意義與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我們都充滿信心,很流行的觀念就是天上掉下來了餡餅,人們只要等待它帶來的繁榮與興旺就可以了。如果在申辦階段和申辦成功之初,為鼓舞人們的士氣和信心,多分析正面效應是應該的,但是隨著奧運的臨近,尤其是諸多難題的凸現,我們有必要提出:應警惕奧運風險與奧運會的負面效應。有的問題已經顯現出來,應該趁還有2年多的時間,多研究可能出現的問題,否則就會措手不及。

提案人建議:1、各有關職能部門應抓緊研究奧運場館的維護與虧損、軟環境的欠缺、一些門類人才的匱乏、應變突然事件的能力欠缺、市場運作的不足和奧運會後的經濟低谷等問題。2、在宣傳口徑上,既要有自豪意識,也要有危機意識。3、組織力量儘快開展後奧運經濟研究。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對奧運市場開發的推動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除了組稿編髮系列年度《北京奧運經濟報告》、承擔並完成北京奧組委《奧運會組織運行模式研究》等二十多項課題外,在促進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市場開發推介工作。2004年度:3月,該會接受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涿鹿縣政府邀請,組織專家學者到涿鹿縣考察,就涿鹿縣抓住奧運機遇,發展地方經濟進行研討;9月,受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邀請,組織專家就我國印刷及廣告業應對奧運商機問題與相關企業進行了交流和研討;10月,該會接受深圳市工藝禮品行業協會邀請,就中國禮品行業企業把握奧運商機,提升中國禮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問題與眾多企業家進行了交流;11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首屆奧運經濟與城市發展合作論壇。2005年度:7月,該會與亞洲體育管理協會聯合主辦“首屆體育場館設施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經濟論壇”;11月,該會與中國市長協會等八家單位在杭州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奧運經濟與城市發展合作論壇暨中國人文奧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華東賽區啟動儀式”;12月9日,該會與雲南茶馬古道研究會共同主辦“人文奧運與雲南普洱茶文化”研討會。12月24日,舉辦“中小企業參與奧運經濟高級研修班”,四十餘位企業代表和有關人士參會。2006年5月,該會承擔了北京市科協主辦的“奧運經濟與中外企業合作發展論壇”。

北京奧運吉祥物市場有多大

奧運會吉祥物作為奧運的核心識別元素之一,大量的奧運產品是通過其形象或者引用其形象進行製作的,自然也就成為奧運市場開發的重要載體。奧運會吉祥物可以被製作成為滿足各方面需求的多門類商品,例如玩具、服裝服飾、箱包、文具、貴金屬紀念章、徽章等,因而在整個奧運會市場開發計畫中,特別是在奧運會特許計畫中具有重要份量,有著極大的市場開發潛力。陳劍研究員認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5個福娃與中國多個地區的文化密切相連,能滿足不同地區對奧運會吉祥物的期待。奧運會吉祥物必須得到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但同時,也應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適當降低企業進入門檻,在確保吉祥物商品質量的前提下,將吉祥物市場的“蛋糕”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