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貧富混居:文明城市不會隔離窮人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關貧富分化的爭論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此同時,就在人們為城市房價高企叫苦不迭時,有開發商揚言“沒有責任替窮人蓋房子”。開發商還不時援引發達國家的某幾個“富人區”為例,理直氣壯地鼓吹要在中國的城市分建“富人區”與“窮人區”。言下之意,“貧富分居”是今日世界的發展潮流,是未來中國的發展趨勢,是中國能否趕上“與世界接軌”的時髦的一個標桿。

然而,已開發國家對於“貧富分居”並不看好。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數日前,法國重提貧富混居的政策。根據規定,今後法國房地產商想在某個區域開發大型樓盤時,必須向政府承諾其所建住宅含有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否則就無法進行樓盤開發。

法國政府之所以推出這一政策,與近兩年來陸續發生的幾起騷亂不無關係。今年10月,就在人們為去年的騷亂心有餘悸時,巴黎等地在去年的騷亂一周年之時,再次發生了焚燒車輛和襲警事件。究其根源,族群融合和貧富分化首當其衝。顯然,以“貧富混居”為主要解決方案的“城市更新計畫”,有助於促進不同族群之間、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對於貧富分化與貧富分居現象,法國知識分子一直抱持深切的憂慮。關於這一點,由呂克·貝松監製的新片《暴力十三區》有深刻的演繹。2024年的巴黎,13街區是一個由黑社會控制下的“三不管”地帶,一個聚集窮與亂的隔離區。在這部懸疑片中,政府試圖藉助一枚“被盜”的巨能炸彈來摧毀這個貧民窟。顯然,該片所要表達的憂慮是,如果民眾認可這種窮富分隔,那么由“窮人區”、“貧民窟”所“圈養”起來的窮人們像是人類城市文明中的垃圾一樣被置於郊區,他們自生自滅,喪失權利。如果我們承認理論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窮人,那么,認同貧富分居同樣意味著將自己推入危險之境。

回到中國,不可否認,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最受益的,莫過於獨立與合群這兩項價值。前者,許多人從舊有的、僵化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後者,城鄉二元的局面因為人口流動被逐漸打破,不再因為戶籍制度使公眾像切西瓜一樣被分成兩半。

如果說從前的城鄉二元代表著一種地理上的隔離,那么現在部分開發商及經濟學家們所鼓吹的“貧富分居”同樣意味著經濟上的隔離。從本質上說,任何隔離都是對人的隔離,都是對中國由封閉社會走向開放社會的背叛。

從已有的國際經驗來看,這種經濟隔離局面發展的趨勢和結果便是,富人擁有的機會越來越多,而窮人的機會越來越少,富人的生活錦上添花,窮人的生活雪中缺炭;富人區的保全、探頭多如牛毛,而貧民窟裡面充滿了失業、暴力、色情、毒品以及有悖於主流社會的行事邏輯;富人醒來時端著咖啡詢問華爾街又發生了什麼大事,而窮人推開窗戶,看見的或許只是乞丐伸出的手……

城市文明,是人類開放與合群精神的結晶。任何城市的產生與發展,都源於外來移民的不斷加入。他們中許多人,和城市裡的落伍者一樣,因為地理或時代的變遷,變得貧窮。但是,凡有一點社會學頭腦的人,都不會懷疑,鼓吹貧富差距、任其發展,最後所傷害的必定是社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