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學習而改變命運的張立勇

  考取大學曾是張立勇的最大夢想,然而家境貧困使他不得不高中輟學,大學夢變得可望而不可及。為改變現狀,1993年,19歲的他南下廣州,成為千萬農民工中的一員。在屢次遭遇沒有大學文憑、不懂英語、不會電腦帶來的尷尬後,張立勇暗下決心自學成才。三年後,他放棄了收入還算可觀的工作,在叔叔的介紹下,經過嚴格的考核、體檢,被安排到清華大學第十五食堂當了一名切菜的臨時工。

到清華的第三個月,他聽說第三教學樓的露天平台上有個英語角後,就鼓足勇氣,走進了大學生中間。從那以後,他成了英語角的常客,並在清華師生的幫助下開始系統自學英語。他把為數不多的工資寄回家一部分,剩下的全部用來購買二手書、二手收音機、二手磁帶。幾年來,他省吃儉用,從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為了學英語,他甚至撿別人丟棄的英語書、英文報刊和雜誌。他上班的路上塞著耳機聽英語新聞;縮短吃午飯的時間躲在食堂的飯櫃後面背誦英語課文;只要一下班,他便掏出書本自學。吵鬧的宿舍里無法安心看書,他就背上書包走進教室,在教室里經常呆到值勤人員“趕”他才走;或者到操場的路燈下夜讀。宿舍同事被他學習的熱情和刻苦所感動,無條件接受了他把關燈的時間往後延長四十分鐘的要求。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立勇的英語水平提高很快。1997年,他申請加入清華大學英語協會,該組織破例批准他成為一名特殊會員。1999年,他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緊接著通過了六級考試,並在托福考試中取得了630分的好成績。做了很多大學生做不到的事情。此時,他再也不滿足僅僅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而參加了成人高考,並考取了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國際貿易專業。

在清華大學食堂打工8年中,張立勇總是站在第一線,不管再髒再累的活他都主動搶著乾,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服務員,技術考核均在二等以上。今天,張立勇已成為團中央樹立的全國十大傑出學習青年之一。回首自己的學習成才經歷,張立勇說:“人在任何環境下,從任何起點學習都不晚。作為年輕人,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與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聯繫起來,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