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四六級"假秤"如何"真秤"

  清華大學外語系老教授孫復初在今年8月發表了名為《英語成考試工具應把四六級考試停掉》的帖子,認為“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經調查,87.5%的人認同這種說法。(《中國青年報》9月11日)

87.5%的人認同“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桿假秤”

考試是一種檢測的量化手段,在沒有新的檢測教學效果的手段出現之前,貿然停掉“四六級”顯然有些輕率。
 
 
 
我想,將“四六級”這桿“假秤”扔掉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如果能將“假秤”加以改進、修正,使得它變成“真秤”,又何樂而不為呢?

“四六級”之所以成為“假秤”,在於其承擔的功能太多,責任太大,甚至可以一考定終身,四六級考試和個人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沒有四六級考試,學士學位拿不到,找工作很難,甚至連考研的資格都沒有。這些“四六級”所附帶的功能,原本就是荒唐的,現在是該到了為“四六級”減負的時候了。首要的,就是應該讓“四六級”和學士學位脫鉤,和考研資格脫鉤,和找工作脫鉤。

另一方面,21世紀,英語的無處不在是事實,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花大量精力來學習英語?如果是,那么生活中,到處都有化學、都有物理學的現象存在,而數學、經濟學、醫學更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那是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物理學家、化學家和醫學家,否則,就不能生活?

英語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每個人學習少量的、基礎的英語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人人都專業化、研究化地學習。我們不可能成為萬事通,對於不懂的、專業以外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社會化分工來平衡———健康很重要,但我們可以求助專門的醫生來幫助我們診療,同理,非英語相關專業的,我們在需要英語的時候,也完全可以藉助相關翻譯。

因此,對於英語,我們應該分情況而論:對於英語專業、旅遊專業、國際貿易等等相關專業,對英語能力應該相當重視;而對於其他專業,如果不是出於確切的興趣,實在沒有必要看得比母語還重要。這樣的觀念如果能形成一種社會氛圍,那么,“四六級”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