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 練瑜伽

起源於古印度的瑜伽,已成為風行世界的健身方法之一。近年我國許多城市中,瑜伽也逐漸“火”了起來,習練者越來越多。在不少人眼裡,這種鍛鍊方式似乎屬於中青年女性的專利,其實不然。

 亞健康已不是新名詞,各種調查結果表明大批腦力工作者,由於工作與學習競爭的壓力,長期身心疲憊,即使無器質疾患,身體機能水平也令人擔憂,採取適當的手段健身已刻不容緩。 我們在選擇、評價不同健身方式和負荷的效果時,既重視實踐者的自我感覺(譬如睡眠比以前深沉,走路較過去有勁等),又希望得到通過科學方法測試的量化指標。去年十運會期間,筆者與同事有機會在南京參觀考察了一些健身機構。其中對“酷美體”健身中心的瑜伽訓練,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他們在學習和運用傳統的養生精髓與現代體能訓練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學員設計的多種瑜伽課程,均經過生理測試和一定樣本的實驗,而後在不同階段根據學員情況調整訓練方案,難能可貴。該中心的負責人徐文老師經多年實踐,不僅贏得數量可觀的學員肯定和業務拓展,而且撰寫出《人文瑜伽》一書。研讀該書,其體系的宗旨“激發潛能,再造人生”令人欣賞;而“運用身體的柔軟法則改造人的調和;運用人的調和來調養身體的疾病”之基本方法,則值得借鑑。

 瑜伽的梵文本意,即心神一致,意念集中地做某一特定姿勢。其動作更多的是一些扭轉彎曲伸展的靜動結合與呼吸調整。通過緩慢協調而幅度較大的肢體伸展與收縮,有效刺激神經肌肉系統和內分泌及消化系統,增進體內代謝功能。練瑜伽不僅可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改善形態,更能緩解心理緊張和壓力,有助提高健康水平。練習者首先著眼於身體的強健,進而則通過身心的投入,達到自我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和諧。筆者曾接觸過某些練瑜伽的女性“白領”,她們最深的體會就是一定程度緩解了“身與心的壓力”。有趣的是,她們的收穫,已經“感染”了部分男士———親屬與朋友,並且年齡跨度頗大。 瑜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普及,在於這種體位練習很貼近生活,沒有固定的模式,不需專門設備條件。動作順其自然,凡事不強求。一“入門”就可體驗到身心放鬆,進而“深造”則受益匪淺。萬事開頭難,初學者固然可以看書或錄像帶、光碟自修,若有條件還是請老師指點更好。瑜伽內涵豐富,非一朝一夕能深刻體會真諦,但只要對健身有益,就可以嘗試與堅持。